一座城市,总是背负太多往事。
历史深处吹来的风,还染着宣纸上晕开的淡淡墨色 ......
《宜昌往事》,将定期为你讲述宜昌从前的那些事。
镇境山位于葛洲坝工程大坝东山之巅,与长江对岸的狮子包夹峙于葛洲坝工程大坝两端。是当年,清军大败吴三桂的主要战场!镇境山历经沧桑,它目睹了一幕幕战火弥漫、刀枪剑戟、生死拼搏的战争场面。
那就来听宜小布给你讲讲故事的来龙去脉!
镇境山来历
镇境山是宜昌古城西北屏障,它“坐镇江河处,雄撑楚蜀间”,素为军事要地。由于它“镇一方之境”,故而得名。
1909年2月英国人威尔逊拍摄的宜昌城外镇境山 资料图片
据《宜昌府志》和史书载:
清康熙十四年闰五月,叛军吴三桂的分岳州兵力突然由水路潜进彝陵境内,渡江抵三游洞桃坪、西陵山地带,逼临镇境山一线。
时任彝陵镇总兵徐治都(?—1697)汉军正白旗人,清朝将领。其在彝陵沿江设置防守,北自南津关至镇境山、茶庵子,南自童公桥(今万寿桥)、青草滩(今宝塔河一带)至虎瑙碚峰山等各险隘,都派精兵强将加强防范。
当时,滇藩吴三桂士卒曾据镇境山背后的土城,猛烈攻打镇境山。因其地势险峻,清军防守严密,一直未能攻下。滇藩军在彝陵与清军相持虽达6年之久,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宜昌的“丝绸之路”
由镇境山向北,有一处缓缓延伸的山坡,如今已成为繁华城区一部分,那就是望洲岗。说起望洲岗,当地居民有一句口头禅:“望洲岗,牛背驼,昂头现出对颈窝。”站在望洲岗向北看,可见“对颈窝”;向南望葛洲坝清晰可见,这就是“望洲岗”之来历。
望洲岗旧影
望洲岗背连逶迤绵亘的将军岩,岩后是峭壁,脊背深处便是“对颈窝”,“对颈窝”面对着前坪朱家嘴,历来为军事上的重要险隘。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川军与北洋军阀在这里多次发生过战争。
相传古时在望洲岗设立过“烽烟柱”。烽烟柱类似古代的烽火台,一旦有战事,兵士们便将烽烟柱燃起,一柱接一柱地报警传讯,因此,望洲岗曾又被叫作“望柱岗”。
现镇镜山公园
宜昌人张天然(康熙四十一年武举人)在《重游镇境山》诗里也有这样诗句:“平西废垒今安在,剩有空江水自流”。诗中的“平西”,就是指平西王吴三桂。
解放军在镇境山击败国民党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企图据镇境山负隅顽抗的国民党残军发生过激战。镇境山有利地形未能挽救残军失败,很快人民解放军就攻下镇境山,解放了宜昌城。
镇境山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也是览胜的绝好之处。
登临镇境山,峡口风貌一览无遗。(宜昌发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