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丨刘云华:板凳当腿“挪”出新生活

2018-08-18 08:33  

今年56岁的刘云华家住点军区桥边镇石堰村12组,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他走路的方式有些特别,常年靠双手支撑两个小板凳,一点点挪着往前,挪着做家务,挪着干农活,挪着上车,发动手控三轮收饲料……50多个个春夏秋冬,板凳当腿,独身的刘云华就这样挪过了大半辈子。

刘云华正在整修鸡舍围墙 孙红亚 摄

8月3日,记者一行在石堰村财经委员刘巧玉的陪同下,来到刘云华家,听他讲述这一路“挪”出来的脱贫故事。

不做就什么都没有

上午9点多,我们见到刘云华时,他正挪在鸡舍旁的墙脚下,忙着砌墙。他倚着两个小板凳,在破损的墙砖上和上水泥,一块块地垒整齐,汗水浸湿了他的头发。看到我们,他忙放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打起招呼,脸上挂着憨实的笑。

为了让养殖的土鸡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家”,刘云华花了上千元搭起这个鸡舍。不想几天前的一阵狂风,把刚建好的鸡舍围墙吹倒了。只得重新砌。

原先,刘云华靠一手篾活儿吃饭。十多岁时便学会了编篾篓子、篾刷子、篾背篓,村里人和自家用的篾货好多都出自他的手。一个竹篮子30元,刘云华一天可以编两个,“虽然赚的钱不多,但基本够日常开销。”刘云华笑呵呵地说,“要是不做,就什么都没有。”

当时,刘云华还种着六分田。他带着板凳一个人在地里挪腾,一点点播种、施肥、收割,最后收了150公斤玉米,除去80元成本,还能净赚200多元。

“刘云华虽然腿脚不便,但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等、靠、要这些坏习气,他甚至比常人更勤奋。”刘巧玉感慨地说。作为结对帮扶的村干部,她每个月都要上门来问问情况。

养殖走上脱贫路

几年前,镇村对刘云华进行产业扶持,他开始发展养殖业,先是养鸡,第一年50只,第二年100只,最多时养了近200只。去年镇里出资给他买了2头仔猪,今年他还多养了一头。

为了保证土鸡纯正,刘云华的鸡都散养,喂食玉米面、红薯、南瓜等。散养的场坝里,还有两个1米五左右高的窝棚,刘云华告诉我们,“这也是刚搭的,顶篷上的石棉瓦条都是我用木棍一点点举上去的,费了半天工。”

刚开始养鸡那会儿遇到了销售难题,点军区妇联主席钱芳、原桥边镇党委书记李波都热心帮他联系销路。“人家相信我这是土鸡,我就得对得起别人的信任。”在刘云华那里买鸡,他还包杀,好多客户都成了回头客。

几年下来,手里有了点积蓄,刘云华花8000元买了一辆三轮车。平日里,他便开着全手控的三轮车去村民家里收红薯、南瓜等,这些都可以囤着做饲料。

去年养猪收入不错,今年刘云华又自己添钱多买了一头。

刘云华的新家虽陈设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盖房子的钱大部分是政府补贴的,家门口的“政策箱”很抢眼,里面的资料袋记载着刘云华曾作为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基本信息,以及低保、残疾人补助等政策落实情况。其中的贫困户脱贫销号验收表显示,刘云华于2016年底成功脱贫。

想尽己之力助人

刘云华的故事也打动着村民,村民们时不时会关照他,下地去摘蔬菜,会给他捎上一把,田里的玉米成熟了,会问他要不要收点当饲料……来自四面八方的帮助,刘云华一直记在心上。他多次跟记者提及自己的心愿,“得亏这么多好心人挂念着我。这两年我日子一天天好过了,我也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一下身边有困难的人。”

刘云华说,眼前的头桩事就是下半年有活钱了,给猪圈装扇门,猪就不会受冻了。刘巧玉闻言赶忙找来卷尺丈量尺寸,答应他村里若有拆迁的门料就给他拉过来早些装上。

“现在政策这么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前一阵子,医疗队还上门为我做免费体检。明年准备再多养点鸡,只要我忙得过来,我就不会停下来。”刘云华对未来充满期待。(三峡日报 记者 刘玥 孙红亚 危微 通讯员 胡梦琪)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