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2016年度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出炉 抽查合格率97.42%

2017-03-27 06:10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纤维检验。

3月24日,记者从市质监局了解到,2016年度我市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新鲜出炉。

2016年市质监局重点对农资、消费品、危化品、服装、家用电器、建材等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抽查496家企业生产的产品1200批次,合格率97.42%。

针对2016年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质监部门将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夯实计量基础,做好惠民服务,着力推动质量提升。

产品抽查合格率97.42%

2016年,省质监局对我市50类产品进行监督抽查,抽查321家企业生产的产品341批次,合格323批次,不合格18批次,抽查合格率94.72%,同比下降2.46个百分点。

市质监局对全市48类产品进行监督抽查,抽查496家企业生产的产品1200批次,合格1169批次,不合格31批次,抽查合格率97.42 %,同比下降0.67个百分点。

全市共检定各类计量器具163100台(件)。其中:强检计量器具108874(件),其他计量器具54226。其中,出租车计价器、燃油加油机、加气机合格率100%。

特种设备方面,全市共检验检测3019家企业特种设备18960台(件),合格18601台(件),不合格359台(件),首次检测检验合格率77.96%,整改后合格率98.11%。

产品质量投诉38起

据了解,2016年,市质监局网格中心受理各类咨询、投诉、举报共计1595起,相比2015年1699起有所下降。其中举报16起、咨询1422起,投诉38起,占投诉前三位的是:电梯、机动车检测、民用“三表”。

市质监局投诉举报办件办结率为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维护了百姓的利益。

质量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据了解,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各有不同。

监督抽查37家化肥生产企业,合格率97.06%。据分析,大多数化肥生产企业加大了设备投入和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产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但少数企业由于生产工艺不完善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个别养分指标达不到产品标准要求;少数企业对化肥产品标准学习掌握不熟,未能按照产品标准规定对产品的外包装进行正确标注,造成了产品标识不合格。

监督抽查的14家(小型)家具生产企业,合格率为94.44%。主要是个别企业在生产中使用了甲醛释放量超标的原材料,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

化工产品抽查合格率99.56%。不合格是因为个别企业生产工艺不完善,生产过程质量把关不严。

监督抽查宜昌各大中小超市定量包装商品63批次,因为少数企业和单位凭经验生产,导致产品缺斤短两。还有少数企业和单位在成品分包包装过程中,人为造成缺斤短两,从而致使合格率为84.13%。

纤维纺织品合格率为92.31%,不合格原因是个别企业服装标签使用说明不合格,存在标注成分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欺骗、误导消费者对服装的正确使用、洗涤、熨烫;个别企业服装色牢度不合格,碰到水、汗渍、日晒、唾液或物理摩擦时,染料容易脱落和褪色。

抽查119家眼镜验配店,合格率96.64%。主要问题是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使用不当,产品质量检测未严格把关,导致产品光学中心单侧水平偏差、光学中心垂直互差和球镜顶焦度偏差不合格。

抽查1746家电梯,合格率98%;410家起重机械,合格率95%;117家厂车,合格率97%;594家锅炉,合格率100%;152家压力容器,合格率100%。分析不合格原因是部分企业和单位法人未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安全投入不足,有的特种设备连正常的维护保养、检测更新费用都无法全面落实,改造、大修费用更无法保障;现场管理混乱,“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加强监管推进“创建”工作

据了解,针对2016年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市质监局将采取措施加强监管,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将抓好质量强市创建。扎实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考核验收工作。围绕社会共治,着力健全质量强市工作机制,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抓质量,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抓质量,发动社会力量抓质量。

把质量提升作为今年质监工作的重头,围绕推进供给侧改革,抓好对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产品、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产品的质量提升工作,为宜昌申报“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提供质量技术基础支撑。抓好围绕宜昌市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千亿产业”,组织开展质量状况调查,形成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及产业发展建议。围绕“港口机械”“电线电缆”“水泥”陶瓷”“化肥”5个省级质量提升示范区的创建目标,抓好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

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纳入政府责任考核体系;以涉及民生、人员密集场所、盛装危险化学品的高风险特种设备为重点,开展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电梯安全隐患整治“回头看”。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民生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消费者反映强烈产品的质量监管,加强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探索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的方式方法,强化对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的质量监督。

推动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加强民生计量监管。遵循“计量惠民、共享发展”的宗旨,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三峡日报 记者穆然、通讯员李梦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