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点单”培训分段产业主导全程服务

2018-09-06 07:13  

开栏语

培育职业农民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部署。宜昌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向着生态振兴、转型崛起目标阔步前行之时,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队伍,正在农业部门的倾力培养和扶持下悄然崛起。这些根植于乡村的农业从业者、创业者们,怀着对农村发展的美好向往和对土地的特殊情感,正在为乡村振兴不断提供新动能。今起,三峡日报联合市农业局推出《跟上新时代 培育新农人》专栏,分享宜昌市各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先进做法,讲述新型职业农民优秀典型的创业创新故事,让更多的人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行,为宜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专业培训让我学到了知识,理清了思路,坚定了信心,后续还有专家上门指导,真是赚大了!”8月10日,在夷陵区下堡坪乡十八湾村禾元甲合作社,看着前来进行跟踪服务的市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世玲一行,“山妹子”廖玉娥欣喜万分。

廖玉娥是2017年度宜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食用菌班学员,像她一样,全市共有3.5万人接受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为“有证”的新农人,在结业后还可享受跟踪指导服务。

实施乡村振兴,“人”是极为关键的因素。如何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时代赋予各地农业部门的一道新考题。在宜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开展10年。市农业局以农民需求为中心,以产业导向为基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育培训与个人职业规划及产业发展相结合,阶段培训与全程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思路,探索出“农民主体、产业主导、行业主推、协同主办、全程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准高效的模式,得到省农业厅和中央农广校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2017年,省农业厅科教处发文,向全省推介宜昌强化管理、创新方式、着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效的工作经验。

精准遴选学员,由产业主管部门把关,是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效的第一步。经过多年发展,市农业局下属各行业部门都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与一些重点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网罗了大批职业农民。依靠行业来遴选学员,大大提升了培训的精准性。去年3月的全市新型职业农民水产班培训,通过水产行业qq群、微信群等途径发布信息,短短几天报名人数就远远超过计划培训数。

精准设置班级,提升培训的专业性。根据产业,将培训班分为柑橘班、蔬菜班、水产班、农机班、中蜂班等10多个类型,让同一类型的学员一同学习参观交流,提高效率。同时,根据学员的种养规模推出起步班、普通班、精英班3个不同层次的班级,聘请不同资历的专家教授,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起步班侧重于技术培训,普通班参观地一般设在省内,而精英班,不仅要讲技术,还要讲管理、讲营销,组织学员到外省参观学习。

精准安排课程,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办班前先调研,开班后听意见,以产业为主确定培训方向,由学员“点单”确定授课内容。一次座谈中,有学员反映农业创业融资难。市农业局连夜联系市金融办,发函邀请对方派人讲解农村融资相关政策,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赶在结业典礼前为广大学员上了“最后一课”。此后,该课程成为我市农民培训的“必修课”。针对学员反映的一次性集中培训容易耽误农时、影响出勤率等问题,市农业局推出“5+5+5”分段培训模式,即5天集中理论学、5天外出集中观摩学、5天分小组指导游学,将长班变为短班,解决学员的后顾之忧。

精准确定参观点,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联络协调,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如水产班,针对小龙虾的养殖,组织到潜江等地参观,由市水产局全程负责,培训机构协助。柑橘班就组织到浙江临海,蔬菜班到山东寿光,猕猴桃班到陕西周至等,各班都是“谁主管谁负责”。在参观途中,各行业局办还组织学员开展讨论,让理念、观念、思路在碰撞中完善深化,固化学习成果。

为强化对农民学员精准高效的全程服务,市农业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4家职业培训机构,并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库,在开班申请、资金管理、学员跟踪等方面设置科学规范的流程,由产业主管部门统筹监管,使各方信息得以及时互联互通。

如今,宜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形成由局一把手部署,分管领导主抓,科教科牵头,农广校、农技中心等单位协同的“全局资源统筹推动”模式。在市农业局的推动下,宜昌市农民创业协会、宜昌市职业农民学院相继成立,新型职业农民标兵评选表彰、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接连举行,有效激发了农民参加培育、创业兴业的积极性。经过培育,姜少华、张杰、李红艳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学员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成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领头雁”。(三峡日报 记者张虹、王莹)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