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评论丨以敬畏之心乐享生活的美好

2018-10-19 07:09  

出游,当我们向天地自然进发时,是否检视过自己的内心——感激自然对人类的赠予?是否检视过自己的行为——怀揣惜爱之情,对待一草一物?“共籽树”的故事,引发我们对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城乡文明诸多思考的同时,也热切地期盼着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敬畏”二字的回响。

万物各有役,无心独浮云。“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无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没有“敬”,心中就不懂得去尊重;没有“畏”,行动就会毫无戒律,无所约束。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敬畏,就是判断一个人文明成熟度的重要标尺。

当一个人为了“存照美”,毫无顾忌地踏进油菜花海,以践踏美而与自然之美强行同框,主观快意了自己,客观却伤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景物上刻下“到此一游”“请勿触摸”偏要伸手、休息区占凳为床……公共规则一旦打了折扣,就会“大煞风景”。因此,有人说,旅行是一场观己察人的品读。一个人对景对物的态度,已经将其文明素养、内心修为在他人面前一显无余,高低自分。

联想到在城区,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划出了几千个免费停车位用于临时周转,以缓解停难行堵,如此贴心的便民举措却不被某些人善待:有的被障损车做了窝,有的被非机动车占了巢,有的被私家地锁改了姓。心无敬,行无循。这种对公共空间的任性妄为,就是对公共规则的藐视、对社会秩序的漠然、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到头来要为此买单的还是自己。所以,只有当敬畏成为我们内心的律令,对规则的信奉和遵守才能变成自觉的行动。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个对自然万物心怀敬畏的人,面对人文景致,一定会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而这样用心观景,怡在身心,也是他人眼中的风景。其实,敬畏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修为。遵守“请勿拍照”的规矩,享受的是与景物对话的“静美”;遵守按序排队的规则,感受的是人人平等的尊严;遵守不抢红灯的规章,得到的是生命财产无虞的平安……对自然规律、社会秩序、公共规则和法律法规保持敬畏的人,自由、阳光与快乐、幸福一定会相伴随行。(三峡日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