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甘做百姓“暖心人”

2019-03-27 10:29  

讲述时间:2019年3月13日

讲述地点:兴山县榛子乡板庙村三组

讲述人:傅红(兴山县烟草专卖局干部)

我是兴山县烟草专卖局的一名干部。2016年3月,脱贫攻坚战掀起新高潮,单位需要选派新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局里人手少,我主动向领导申请前往扶贫一线。作为一名已过不惑之年的女性,缺乏农村工作经验,能不能做好扶贫工作,我自己也很担心,是领导和家人的鼓励,让我坚定了决心。

2016年3月1日,我来到结对帮扶村榛子乡板庙村,在海拔1300多米的大山中,与广大扶贫干部和老百姓一起,向贫穷发起最后的“进攻”。

走村串户,脚步丈量民情

板庙村有8个村民小组,557户1757人,村民以高山蔬菜和烟叶种植为主导产业。因为自然条件和“三留守”等原因,有225户村民待脱贫。刚到村里,通过村党支部书记石万兴的介绍,我对村里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

要针对性地开展扶贫,还得对全村情况有深入了解。我决定挨家挨户去走访贫困户。山大人稀,很多地方都只能靠双脚,一天也走不了几户。第一次去六组贫困户习代奎家走访时,路上,我的脚就被蚂蟥叮得流血。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去走访,早上天不亮就出发,有时候晚上天黑才回来。每到一户,我都和他们拉家常,并留下手机号,方便大家有事找到我。通过走访,密切了与全村贫困户的联系,他们再见到我都会亲切地喊我一声“傅书记”,这份信任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一腔赤诚,心系百姓冷暖

工作中我发现,把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做通了,许多矛盾也就化解了。三组贫困户唐化清的房子属D级危房,因为与邻居有土地纠纷,房屋改造迟迟不能动工。我多次和工作队及村干部上门调解,联系双方子女做工作,并请来土管所的同志实地测量,用数字说话。最终,两个老人达成协议,解决了多年的遗留问题。

我把贫困户的每一件事都挂在心上,银行卡掉了、要办残疾证……只要一个电话,我都联系单位帮助解决问题。

危房改造时,贫困户潘和林声称“自己没钱”“年纪大了贷不了款”,无法进行房屋改造。后来,我了解到他是舍不得存款利息,便向他宣传了金融扶贫政策,并表示损失的利息我给他付,老人才点头。随后,我和村干部联系施工队,为他进行了房屋改造。走访时,我发现潘和林的儿子眼睛近视得厉害,一次我带帮扶的贫困户到县城配眼镜,自己掏钱也为他配了一副。

扶贫还要扶志,我们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对接,把扶贫工作和党建、乡风文明建设、孝老爱亲等结合到一起,把道德讲堂搬到了村里,并发动爱心人士为爱心孝老基金筹资6800余元。

收获感动,感谢这片土地

驻村三年,在县、乡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工作队、村“两委”和各位帮扶人的共同努力下,板庙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也在基层工作中收获了成长和感动。

七组贫困户李近秀年近七旬,身患残疾的儿子前些年被婚骗子骗走5万元,老人气得病倒了。了解这一情况后,我每月都去探望老人,帮忙做做家务,鼓励她重拾信心。去年,我们联系在武汉的大学生,通过众筹为老人筹得1万多元,缓解了她家的困境。

一天,李近秀老人将两双布鞋交给我,说是特地为我和丈夫做的。看着老人满头的白发、枯槁的双手,捧着她一针一线做好的鞋,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一份感动油然而生:我只是做了一名扶贫干部应该做的事,乡亲们却给了我如此深厚的爱。

尽管驻村工作有各种困难,但看到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张宇新 通讯员 荣飞)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