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文化芬芳 共建美好生活

2019-04-02 09:08  

——宜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带给市民更多幸福感

3月19日,申城传来好消息,宜昌正式成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时间回溯到2015年,宜昌取得创建资格。三年多的创建,宜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转型升级发展,公共文化的“阳光”正普照城乡每个角落。

文化惠民,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何?记者进行了寻访。

“场地、设备都有了,大伙开展文化活动的劲头更足”

夜幕降临,山风微凉。3月17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凉水寺村的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欢快的巴山舞曲响起,人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自由快乐的气氛跨过重山叠嶂,飞进每个人的心里。

51岁的村民卢术芬吃过晚饭,收拾好家务,就赶来与姐妹们会合。“一天不来跳跳舞,心里就过不得。”开朗的卢术芬笑着说。

资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各村的民间艺人众多,凉水寺村几乎人人都能唱上一曲、人人都能舞上一段,可就是少了集中活动的场地。在村民的迫切期望中,103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于2017年底建成。

“地方平整了,照明灯亮了,音响设备也有了,政府还请了舞蹈老师,大伙儿跳得更起劲了。”卢术芬说,她和乡亲们正享受着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带来的便利。

创建过程中,我市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的构建,“三馆一站”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文化的“触角”延伸到城乡大地,广大群众可就近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设施。

“每周有培训,更多更好文化资源送到家门口”

让猇亭区桐岭新村的杨泽发最感触的是,市里的书法名家和老师将课堂搬到了社区。

杨泽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已练习5年。以前为了求得专家的指导,他需要坐上近两个小时的公汽,来到市群艺馆上课。

让杨泽发惊喜的是,自2012年开始,市群艺馆副馆长金强来到社区授课。近三年来,培训教师资源不断充实,培训每周一次。

这正是市群艺馆推行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带来的福利。宜昌实现城区“图文(图书馆、文化馆)市馆(总馆)+社区馆(分馆)”两级扁平覆盖,图文县(总馆)、乡镇(分馆)、村(流通点)三级纵深覆盖,将文化资源整合利用,充分实现共建共享。

“老师不仅前来授课,还给我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杨泽发介绍,2019年春节期间,杨泽发和同伴们到市里参加了汇报展演活动,展示书法作品并赠送给喜爱的市民。

杨泽发说,实在是没想到他这个“泥巴腿子”的书法也能登上“大雅之堂”,那种成就感、幸福感是无法言说的。 

“海量数字资源,让更多人行走于更广阔的世界”

3月19日,伍家岗区隆康路布耐德盲人按摩店,视力障碍者施贤风与同事趁着休息,手拿手机大小的电子设备,来到店后门,戴着耳机听着什么。

他们用的小设备叫盲用智能听书机,可为盲人读者提供各类电子图书和医学按摩类的免费数字资源,为市图书馆开展的数字阅读惠民项目。

连上WIFI(无线网络),跟随语音提示,施贤风和同事们自主选择想听的内容。喜欢武侠小说的施贤风正在听《射雕英雄传》第二章,他的同事老夏听的是按摩推拿技巧。

“听电子书、听电影,对于盲人来说更方便。”浪漫又爱思考的施贤风说,他与同事都没有学过盲文,根本没法读盲文书籍,而海量的数字资源拓展了他接触知识的广度,带他行走于更广阔的世界。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让更多特殊人群实现对文化的追求。而数字平台“文化e家”的建成,则进一步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提供的方式,为市民打造方便快捷的线上线下文化体验、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途径,增强城乡居民的文化获得感。

“周周有演出,花上几十块就能享受一场艺术之旅”

“个人只花10块钱就能看一场高品质的话剧,我觉得划算得很。”3月20日,李茜用“宜昌文惠卡”购买了两张周五在五一剧场上演的话剧票,她选择全价180元的座次,文惠卡优惠价为60元。

优惠价为60元,李茜为何说自己只用花费10元。原来,宜昌文惠卡用户可享受财政补贴,个人缴费100元,就能享受500元政府财政补贴,共享600元文化消费金额。

儿童剧、话剧、京剧、地方剧、音乐会、歌舞表演……文惠卡的节目类型多样,周周有演出,全年不间断。截至2019年2月,文惠卡共推出89部剧174场。线上订票,自助取票,看“戏”更方便、消费更优惠、服务更优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文化消费需求。

于是,只要有时间,她会选择与家人、孩子看一场儿童剧,或者与朋友们相约看一场话剧、听一次音乐会。她说,物质生活好了,大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多,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用极优惠的价格,选择看自己喜欢的表演,是“值回票价”的事。(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春艳 通讯员 赵翔)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