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在改革中谱写为民华章

2019-04-03 09:47  

市社会福利院内,爱好书画的老人们在一起切磋练习、分享交流。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位于城区营盘路的西陵街道常刘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建好,正在完善功能,尚未营业。隔着窗户玻璃,能看到里面餐桌整洁明亮,书吧里图书、茶具一应俱全,书画室里的笔墨纸砚整齐地摆放在案几上。

“我每天都要过来打听什么时候开业。”昨日上午9时,正在服务中心隔壁一家理发店里聊天的向奶奶告诉记者,她今年68岁,一个人住在民悦家园小区,她盼望这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早点儿营业。

去年9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市新建和改扩建1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800个村(农村社区)建立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或农村幸福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常刘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一个。

“4月底前将投入运行,届时将向常刘路社区及周边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医、助洁、助急、助浴、助行、资源链接、社会支持等服务。”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吴玫告诉记者,该中心正式运行后,福利院的部分优质服务也能有效辐射到社区及周边老年人。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仅一墙之隔的市社会福利院院子里,一群“80后”“90后”老人们聚在风雨长廊里唱歌练嗓。

而书画室里,88岁的李先馨老人正伏在案前画牡丹。她的旁边,两位爷爷在写毛笔字,两位奶奶专心致志地描着漫画,大厅里,一位奶奶在弹奏钢琴曲。

“我2005年住进来,到现在已有14年,我非常喜欢这里的生活。”李先馨高兴地说。

社会福利院院长熊长英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让后来人有可期的未来。机构调整后,“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好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做好‘一老一小’事业,着力提升民生温度。”

民政,一头连着民,一头连着政,顾名思义,承担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神圣使命。机构改革后,市民政局将聚焦“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和专项行政管理职责”,全力实现“兜底线、保民生,重服务、强监管,抓改革、促发展”。

“今年,宜昌养老综合服务示范项目及PPP示范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养老床位也将增加4226张。全国第三批居家和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将建设80个项目,可辐射40万老人。”社会福利科科长夏瀛说,机构改革对于市民政局而言,是新起点,更是新机遇。

“机构改革后,医疗救助这一块划出去了,但其他救助工作都没有变。”在市民政局工作15年的社会救助局副局长黄燕是一个“老民政人”了。

“去年,全市民政部门共筹集资金19.81亿元,救助112.28万人次,募集资金和救助人数均超历史、超预期。今年,市民政局还将调整社会救助保障标准,提升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努力把幸福‘写’到困难群众的脸上,帮他们圆更多幸福梦。”

黄燕边说边收拾文件,准备赶往高新区去开会。“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在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将一直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肖敏 通讯员 蔡冬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