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主体 激活发展动能

2021-12-16 08:01  

人福药业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长江钢琴厂组装车间工人正在组装钢琴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湖北世纪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液晶显示屏生产线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我公司承担的‘新型轻量化锯片基体及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通过在基体结构、非金属材料基用材的材料配方及内部增强填充材料选型、非金属材料与金属分块成型、锯片基体制造方法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轻量化锯片基体,满足市场对基体进一步节能降耗的需求。”11月26日,黑旋风锯业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激活了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9.6亿元,比上年净增5亿元,占GDP比重15.24%,同比提高0.7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达到578.3亿元,同比增长34.9%,高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6.73%,高出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

实施双“工程”

搭建技术创新平台

宜昌市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坚持高企“培育”和“认定”两手抓,推行创新主体培育“部门+中介”服务模式,建立常态化辅导机制,深入企业基层开展“高企培育在一线”活动,通过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围绕申报条件、申报流程、资助政策等内容开展针对性辅导服务,指导企业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规范内部管理、开展创新活动、加强成果转化,提高认定通过率,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640家。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高企认定力度,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89家,预计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总数将达到7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172家,同比增长34.7%。

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今年来,市科技部门围绕产业链建立开放协同的创新链,支持相关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攻关核心技术,延伸产业链条的深度和广度,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平台系统功能的有机整合,努力实现技术创新平台对规上工业企业的全覆盖。目前,在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资源环境等几大主要产业领域、九条重点产业链,全市设立了包括国家和省、市级在内的研发创新平台581家,其中,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9家、重点实验室86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67家、企业技术中心80家、公共技术服务中心3家。

强化科技创新投入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我市注重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体系,激发企业研发投入的热情。市科技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设立了研究与开发、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等专项,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20年,市本级财政科技项目资金达到4994万元。为充分发挥市级科技资金的撬动作用,我市积极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将上年度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占比作为确定财政资金支持强度的重要依据,提高了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62%,较上年同期提高0.2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规模总量及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稳居全省同类市州第一。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51.56亿元。

同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宜昌市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推动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方式,开展了湖北省“联百校、转千果”科技成果云推介等系列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近几年,市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23项,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全面、长期的合作关系,12个高校院所在宜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每年组织不同形式科技对接推介活动20多场次、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多项,转化实施超过150项。2020年全市获得省级科技奖29项,其中,由宜昌市企事业单位主持完成的项目16项,自然科学奖1项、科技进步奖12项、成果推广奖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1项。

聚集创新创业人才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宜昌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速集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

市科技部门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引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科技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研发人员3.17万人,每万名就业人员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329人,全市现有省管以上专家452人,共有市级以上“双创”(科技创新、自主创业)战略团队48个,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2家,专兼职从业人员176人,近百人取得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

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产业创新链构建、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涵盖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2020年,市本级共兑现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政策奖励资金3030余万元,全市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的企业137家,减免额8.66亿元,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的企业924家,减免额32.03亿元。

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组织干部访企业、进车间,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科研、生产、经营和发展等方面困难和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将国家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接入湖北政务服务网并进一步完善修改发布的事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落地,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居留证“一次办结”快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