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精彩”的宜昌答卷——2021年宜昌经济发展观察①

2021-12-27 07:39   三峡日报  

图为建设中的宜都化工园。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全省第一!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

全省第一!1至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5%。

全省第一!1至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2%。

2021年,奋力冲刺“全年精彩”目标的最后征程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宜昌主要经济指标历史性回归全省第一。

这是全市上下接续奋斗、勇毅前行、大干实干,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

回首这一年,积极在全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中重新定位的宜昌,明晰发展突围的坐标方向,加快驶入了发展新赛道。

在历经一季度“高开高走”、二季度“半程精彩”、三季度“加压企稳”、四季度“全力冲刺”之后,2021年GDP有望突破5000亿元大关。

一个抢占产业裂变全新赛道的宜昌,一个迈向更高能级的宜昌,正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赶超跨越的雄心加速到来。

支撑硬——投资强劲发力

12月26日,风雪中的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现场依然忙碌。

仍在一线指挥幕墙玻璃转运施工的负责人周治介绍,项目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将于月底基本完成。

总投资23.7亿元的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是宜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湖北省唯一支线国际机场,航站面积将扩展至原来的5倍,年旅客吞吐量由300万人上升至800万人。

作为宜昌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现场的火热场景,是宜昌持续抓项目、扩投资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全市136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均全部开工,开工率100%,累计完成投资400亿元,投资计划完成率130.4%。

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全市统计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285个,总投资467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28个、455亿元。

深入分析这组数据,不难发现,其中,新开工686个,总投资1904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37个、456亿元。

宜昌大地,为何新项目源源不断落地开工、启动建设?

今年以来,宜昌市委市政府自觉将宜昌产业发展置于全省区域发展大局中谋划,坚持以项目投资为经济工作主抓手,聚力招大引强,持续在“链”上发力、向“质”上聚焦。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7次带队拜访目标企业,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外出招商208次,100多家企业先后来宜回访考察。

市招商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11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72个,协议投资总额2888.7亿元。

据统计,我市在库项目数量及储备投资达到历史最多,我市在2021年全省投资和重大项目专项督查考核中排名第一。

1至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5%,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完成全年目标的91.6%,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7.1%。

效益优——工业稳中向好

再创历史新高,成绩前所未有!

12月25日,宜昌兴发集团传来捷报:今年1至11月,兴发集团全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33亿元,同比上升18.04%;利润44.78亿元,超“十三五”过去五年总和;企业居中国企业500强478位。

“今年是我们集团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对于这个成绩,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表示,有了今年打下的更加坚实基础,企业迈向“千亿兴发、世界一流、冲刺400强”目标的步伐更加坚实。

窥一斑而知全豹。放眼全市工业企业,不难发现,“历史最好”不是兴发集团的独有风景,一大批工业企业走出稳中向好良好态势。

今年1至10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高于全省7.3%,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低于全省6.86元,企业亏损面低于全省7个百分点。

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244.5亿元,同比增长35.6%,完成全年目标的91.3%,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30.7%。

工业的全面恢复,对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更加凸现。市经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累计实施工业项目1813个,完成投资1081.5亿元,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47.5%。

成绩的取得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近年来,我市将工业技改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设立1亿元以上的市级工业技术改造专项支持资金,对项目实行批次管理,共谋划技改项目8批次、2463个。

“今年前11个月,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06.8亿元,同比增长38.6%,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市经信局主要负责人介绍。

1至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2%,居全省第一位,增速较1至10月提高0.1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逆势上扬。

韧性强——消费加快恢复

12月25日,大雪突至、寒潮来袭。

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的五峰国际滑雪场却热了起来,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共赴冰雪盛宴。

“目前到明年1月25日前,周末档80%的房间已基本被游客预订完毕。”五峰国际滑雪场总经理舒成铖介绍。

宜昌是旅游大市,有A级景区51家,5A、4A景区保有量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2020年疫情来袭,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遭受重创。

步入2021年,正当疫后重振进程的“加速健”开启,8月,全省遭受输入性疫情冲击,旅游业复苏的进程再次迟滞。

当“无形之手”缺乏效力之时,“有形之手”点燃了烟火气。

抢抓全省持续发放3个多月的湖北消费券的机遇,以“政策”的全面落地“温暖”消费市场、激发消费热情。

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落地: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文化旅游、经贸招商、文旅营销和宣传推广等30余项活动;打造西坝不夜岛,丰富旅游体验,发展夜经济……

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旅游业持续恢复,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均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0%以上。

需求端的增长,带来了供应端的攀升。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5家、限上商贸企业196家。

1至11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4亿元,同比增长30.3%,增速居全省第二位,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5.9%。

质效好——税收占比走高

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质量。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历史性回归的同时,经济发展的质效如何?

一组数据作出了生动诠释。

财税结构更优。1至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6亿元,同比增长40.7%,地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1%。工业增值税、商业增值税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3、24.1个百分点。

人力吸附更强。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未来5年综合投入70亿元以上,出台真金白银的“1+4”人才政策,向全球揽才,今年已有近5000名大学生达成就业意向,在宜昌创新创业、成就梦想。

市场活力更足。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51.5万户,完成全年目标的97.3%;华强科技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我市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全市上市公司总数已达到13家。

就业形势更稳。城镇新增就业8.1万人,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2.9%,低于年度目标2.1个百分点。

开放水平更高。综合保税区、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等八大开放平台全面发力,推动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11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历史性突破3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

“强产兴城、能级跨越”奋进号角嘹亮,阔步进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大幕开启。

2021年历史性回归积蓄的强大动能,正驱动宜昌乘风破浪书写新时代华章。(记者 雷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