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好每一天 喜迎二十大——聚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重点解读

2021-12-31 07:15   三峡日报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聚焦省委提出的“宜昌要成为中部非省会城市龙头”的新要求,市委综合研判形势,抬高标杆、加压奋进,提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这是一个加压奋进、体现担当的目标。

确定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于省内同等城市的目标,既是宜昌勇挑重担的应有责任,更是我市争先进位、赶超跨越的迫切要求。

这是一个支撑有力、务实可行的目标。

从全国、全省以及宜昌实际来看,实现这个目标有基础、有条件。特别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思想破冰深入推进,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顺利完成,一批过50亿元、过100亿元的重磅项目落地实施,全市上下士气正旺、干劲十足。

这是一个直面挑战、迎难而上的目标。

要始终保持“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的精气神,迎难而上、破难而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2022年施工图——

以全域竞进的姿态确保“再续精彩”

市委决定,成立“强产业、优功能、壮筋骨”作战指挥部,强力实施“1+5”行动。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顶格标准,保持满格状态,一切奔着目标去、奔着完成任务去,“干好每一天、喜迎二十大”。

1 千方百计稳住基本盘

思想要向稳增长统一、政策要向稳增长倾斜、力量要向稳增长集聚,确保以进促稳。

投资要拉满弓。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谋划推进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水利、能源、城市管网和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固废污水垃圾处理、新基建等方面重大项目建设。

实行“单月签约、双月开工、季度拉练”,强化分类定向调度,推动比学赶超。

将10亿元以上项目纳入在线监测,对50亿元以上项目实行“指挥部+主动认领任务”服务。

推动重点项目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一般产业项目两年内必须竣工投产。

既紧盯新签约、新开工,更紧盯新注册、新入统、新投产,真正以实实在在的投入推进实实在在的发展。

建立市直部门对上争取、招商引资、服务项目“比亮晒”评价机制。

确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00个,其中过100亿元17个,新建成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以上。

招商要再突破。

确保新签约亿元项目600 个以上,新开工入统项目560个以上,新招引外向型项目11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2300亿元以上。

坚持“一号工程”一把手抓,每个县市区都要有5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

消费要作贡献。

在政策引导上下功夫,深入实施区域消费中心建设三年行动,大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在营销活动上下功夫,做到每季有主题、每月有活动、每周有促销。确保举办会展不少于100场次。

在业态培育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直播经济、平台经济,培育消费热点。

在消费能力上下功夫,努力让人民群众想消费、敢消费、有能力消费。

出口要再扩大。

大力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

坚持以自贸片区为引领,用好用活综保区、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着力引进一批加工贸易、保税加工等项目落户。

突破性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机遇,推动优势产品、主力企业扩大出口规模。

适应化肥出口新政,着力稳定出口份额。

首季要“开门红”。

按照“一季度目标不低于全年目标”这个总要求,拿出硬招实招真招,确保首战必胜,GDP增长12%以上。

实现新开工过亿元项目248个,新签约过亿元项目150个以上,新投产重点产业项目30个,确保一季度固投增长20%以上。

加强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确保工业高开稳走、总产值增长20%以上。

抢抓元旦春节消费旺季,延续扩大消费政策,引导大宗消费,提升消费市场热度,确保社零额增长15%以上。

2 千方百计抢占新赛道

以超常思路和举措延链补链建链强链,推进主导产业突破性升级、裂变式发展,在赛道转换中把产业优势变为发展胜势。

要加快工业裂变突破。

坚定工业强市不动摇,树立“链式思维”,深入实施“双千双百”工程,着力提升制造业十大综合性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做大做强绿色化工当家产业,围绕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补链强链,构建动力电池全产业链,谋划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催生新的增长点,建设世界一流电子化学品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

开展生物医药攻坚行动,全力扶持人福、安琪、东阳光、奥美等企业发展壮大,努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

探索建设光伏、风电、抽水蓄能、页岩气开发等项目,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前瞻布局氢能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能源示范基地。

大力推进“数字赋能、技改提升、制造焕新”,梯次谋划、滚动实施技改项目,确保完成投资850亿元。

要推动三产优化升级。

整合“两坝一峡”旅游资源,创意发展夜游夜演、沉浸式旅游等业态,加快推进长江三峡游轮中心、古今·大南门、屈原文化公园、西坝不夜岛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建设世界旅游名城。

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力争新引进10亿级金融机构2家,确保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5000亿。实施上市企业倍增工程,新增上市企业3家、报辅报审企业5家。

推进焦柳铁路扩能升级,构建宜昌至北部湾“江铁海”中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国际航空物流通道。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加快三峡大数据产业园、三峡紫阳大数据中心、点军三峡智谷建设,力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获批。

要促进农业提质保供。

围绕八大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培育引进一批自带流量的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加快建设三峡柑橘交易中心、农业科创中心、三峡畜牧产业园。

依托龙头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市场,叫响宜昌蜜桔、宜昌宜红、宜昌毛尖等区域公用品牌。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万吨以上。

要筑牢科技硬核支撑。

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培育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生态,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

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加快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磷石膏综合利用等核心技术攻关。

建好用好湖北三峡实验室,规划建设环三峡大学创新生态圈、宜荆荆恩科创走廊,组建磷石膏产业研究院,打造南部列阵产业创新策源地。

细化落实“1+4”人才新政。探索实施科技专项“揭榜挂帅”制度,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3 千方百计增强支撑力

区域发展引擎在中心城市、潜力在县域经济、基础在市场主体。要进一步扩大经济腹地,推进增量突破,打造能级跨越的新增长极。

要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按照“一年谋新篇、三年见成效、五年升能级”思路,实施城建、交通五年攻坚行动,加快“东进、北拓、中优”,确保完成城建投资569亿元、交通投资240亿元。

以片区开发为抓手,着力拓展城市骨架:

高标准规划东部未来城,全面启动高铁生态城、“两岛一湾区”、城市中央公园建设,加快科教城、沙唐、共联、石板等片区开发。

以骨干交通为纽带,着力推动组团发展:

实施一批先导型、支撑型、控制型重点项目,打造“中心城区30分钟通勤圈”“都市区45分钟经济圈”“宜荆荆60分钟交通圈”。

城区交通要以打通堵点为重点,缓解交通压力。

重点推动小溪塔与龙泉、鸦鹊岭城市组团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宜都、枝江、长阳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

坚持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优化调整工业园区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

要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

认真落实全省区域发展布局,聚焦高质量和一体化,推动跨区域48个重大项目、69个重大事项落地实施,加快“当枝松宜”全国百强县域聚集区、宜都松滋协同发展先行区建设。

宜都、枝江、当阳、夷陵“东四县”,要坚持工业主导不动摇,打造核心“动车组”,加快迈上千亿级新台阶。

山区县、城区各区都要锚定目标、找准赛道、加压奋进,多为大局做贡献。

要培育市场主体新增量。

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确保净增规上企业100家、限上企业50家、高新企业100家。

实施中小企业培优工程,培育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

支持龙头企业并购延链、整合资源、迭代创新,裂变孵化一批新兴市场主体。

实施新增骨干税源产业项目培育行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东四县”每年至少要培育2家税收过5000万元企业,各区至少培育2家税收过3000万元企业,其他县至少培育2家税收过1000万元企业。

4 千方百计对标优环境

营商环境,“优”无止“进”。要坚持一流标准,注重用户体验,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

认真落实省营商环境建设5.0清单,全面推行“只说Yes不说No”、告知承诺制和超时默认,着力推进智能审批,打造“宜办就好”品牌,争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

创新重大项目服务方式,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改革,为项目建设提供全链条闭环服务。

聚焦市场主体办事多头跑、涉企服务效率低、惠企政策获取难等问题,根治顽瘴痼疾,打通卡点堵点,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依法审慎办理涉企案件,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要全力助企纾困解难。

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抓紧出台新一轮降成本措施。

金融机构要更大力度向实体经济让利,促进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降价。

加强“两千两亿”企业跟踪服务,不断提升“双千”服务质效。

敢于、善于同企业家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5 千方百计守牢安全线

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要求,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决守住底线。

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

从严从细抓好安全生产。

标本兼治抓好生态环保。

用情用力抓好民生保障。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克难奋进、勇毅前行、再续精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记者 高炜 整理)

2021年成绩单——

以全年精彩的 成绩实现良好开局

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思想破冰、守正创新,主动作为、顶压前行,经济社会发展一路承压、一路向好,圆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经济增长实现历史性回归

主要指标增速一季度高开高走、二季度巩固提升、三季度持续加速、四季度全面领跑,强势回归全省第一方阵。

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形成“1+2”龙头带动格局,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规上工业、固投、社零额、进出口总额,总体恢复到2019年水平。

招大引强取得历史性突破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增长53.9%,其中过百亿元6个、过50亿元16个。

最具标志性的是,投资320亿元的邦普一体化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成为我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招商项目,宁德时代在宜投资有望超过500亿元。

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86个,在建项目1285个,均创历史新高。

一批100亿级、50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投资和重大项目专项督查考核全省第一。

产业升级迈出历史性一步

随着宁德时代、山东海科等一批头部企业重仓宜昌,化工产业成功切入新能源、新材料赛道。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湖北三峡实验室投入运行,区域科创中心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

南翼协同迎来历史性开篇

“宜荆荆恩”城市群经济总量突破万亿。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齐心打拼、共同奋斗的结果,充分证明市委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工作举措是有力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