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绘宏图 建言献策谱新篇 ——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2022-01-07 07:34   三峡日报  

1月6日,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图为会议现场。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吴延陵 摄

1月6日上午,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14名政协委员围绕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分别提出了建议。

实施屈原文化战略引领 建设城市文化品牌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建议:深化区域文化源流研究,树立核心文化品牌。发挥屈原文化研究院龙头作用,从追寻屈原生平、梳理屈原文化脉络、阐发当代价值三个维度深化研究。

推动屈原文化发展战略实施,完善研究传播体系。推进屈原文化元素植入,以文兴业兴城。让屈原以多样化的、可触可感的方式,渗透在产业发展、城市更新和市民生活之中。

要坚持久久为功,协同文化战略引领和项目持续支撑。

按照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实现屈原文化战略引领。建强文化人才队伍,壮大文化产业主体,加强屈原文化研究传播协同,动员社会力量,形成研究传播传承的强大合力和广泛影响力。

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更好塑造城市空间形态

民革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重点突破,统筹要素配置。全力构建“1个主城、4个副城、2个新城、2条发展轴”的都市区空间格局。

生态优先,优化空间布局。坚持“东进、北拓、中优”空间发展战略,塑造“滨江亲水、带状组团”城市特色新风貌。

集约节约,实施精明增长。实施增存挂钩,适度控制老城区居住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提高产业用地效率,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完善机制,实施创新管理。创新“飞地经济”机制与工作方式,推动人口、产业、用地等优先向市级产业园区积聚,实施边界内、外差异化管控。

加强重点产业链建设 培优工业经济发展生态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建议: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编制产业链图谱和清单;做实链长例会制度;落实各方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

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拓展技术支撑。建立重点产业链研究院,打造更多专精特新产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率先融合应用。

细化产业链支持政策,精准扶持引导。一链一策“对症下药”,提高其完整性、成套性。

加快产业链基础建设,提供公共服务。构建完善的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链。

对配套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撑。提供更多个性化融资服务。

大力提升宜昌经济外向度 支撑内外循环“双翼齐飞”

民建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优化体制机制,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主引擎”。加强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各类政策协调、互补、叠加。推动“宜荆荆恩”区域间外向型经济专业化分工和协同发展。

强化开放平台功能,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助推器”。强化综保区“磁力效应”;引导和鼓励外经企业组建贸易企业在宜采购;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防护罩”。重点扶持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新业态发展、口岸功能提升、招商引贸奖励等;完善出口鼓励政策;优化物流补贴政策;强化外向型经济招商引资政策。

夯实外贸产业基础,打造内外贸融合“新典范”。对重点外贸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帮扶计划;开展“一县一业”县域外贸产业培育行动;加快培育各类“前店后厂”式专业化市场。

聚焦物流通道建设,打造内外融合“新赛道”。加快探索与岳阳、九江共建沿江下行出海快速通道;完善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探索港口+物流、金融、商贸、加工制造等新模式;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促进外贸产业与物流业深度联动、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城市大脑在磷化工行业的应用

九三学社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实现城市大脑向磷化服务产业延伸。以建设城市大脑为契机,深化磷化产业服务。在治理层面,依托化工园区,联合环保、交通、消防等部门,采集磷化工企业的生产、能耗、环保等相关数据,开展监管。在服务层面,由城市大脑统一调度、分配相关资源到园区,做到数据来源于企业,服务、赋能于企业,做到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

不断丰富应用场景,稳步推进“磷化小脑”建设。从企业到园区再到行业,分层级逐步实施。在企业,选择数字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先行试点,帮助企业进行智慧化升级,让企业清晰、系统地了解运行状态,同时也为磷化工行业数字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在园区,建设具有强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管理平台,充分利用收集到的企业数据,对园区企业全面在线监管。在行业,以企业数据为基础,以园区为载体,逐步推行宜昌市磷化工企业数字化管理,为磷化工行业提供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

“双碳”背景下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宜昌市工商业联合会

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和优化,培育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新型战略性产业,逐步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集群。

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吸引、鼓励其他地区技术力量为宜昌民营经济提供技术研发服务;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本身增加科研资金投入;引导、鼓励宜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针对本区域民营企业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

建立服务体系,促进低碳发展。完善为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服务体系。完善低碳能源体系,降低碳能耗。完善多元能源体系,提高低碳、无碳能源的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和效率。

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采取财政贴息、财政担保等形式,增加对绿色环保型民营企业的融资。允许部分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利用产业信用担保基金,拓宽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关于创新“两坝一峡”体制机制的建议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建议:管理体制创新。建议整合三峡坝工委、三峡旅游新区,组建宜昌市“两坝一峡”文化旅游新区。采取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生物产业园等托管开发模式,将西陵峡口片区、平湖半岛片区、西坝片区,夷陵区太平溪、乐天溪、三斗坪、点军区牛扎坪等区域托管给文旅新区。合理设置事权财权,做实文旅新区。规划、建设、国土等行政权力行使可参照宜昌开发区运行模式,由文旅新区独立行使。

经营主体创新。探索通过并购、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快推进市场主体整合,把区域内的经营主体整合成2-3家大型运营主体,避免无序竞争、低效重复建设。

投资体制创新。明确文旅新区的投资主体,采取园区式发展模式,通过多方投资、多主体建设、运营区域内的重点项目。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筹措资金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聚集力量汇集智慧 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民进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找准创新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契合点稳中求变。高水平推进宜昌高新区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宜昌科教城,统筹产城规划,提升高端产业和区域创新功能。积极融入国家、省、“宜荆荆恩”发展战略,依托各类创新主体,建设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六大创新产业链。

挖掘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的潜力点释放动能。高标准打造“三峡人才城”,高标准建设湖北三峡实验室,形成具有宜昌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整合各类科技资金,用在关键科技工程和关键科技人才上。

紧扣创新发展和群众需求的连接点持续发力。全民共建科创中心,全民共享科创成果。主动对接企业进行减税降费相关辅导,助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推荐评选“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工作,激发科技工作者激情。

加快茶旅融合 全面推进宜昌乡村振兴

市政协委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陆业鑫

建议:推动“诗美茶合”。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王昭君是民族和平使者,五峰长阳土司文化底蕴深厚,宜红茶历史悠久。建议挖掘“诗人”“美人”与“万里茶道”的联系,充分整合茶专籍、茶诗文、茶艺术、茶歌曲、茶戏曲资源,丰富文化内涵、营造诗美茶韵。

推动“茶旅融合”。建议启动五峰渔洋关世界茶旅古镇建设,以“最美茶园”和“美丽茶乡”为基础,恢复茶码头和茶叶市场,做响“世界茶旅”品牌。推动品牌培育。建议大力实施品牌培育、龙头壮大、补链强链、品质提升、市场拓展和科技赋能工程,培育10个左右全国茶叶百强企业。市县两级强力推广“宜红”公共品牌,重现“祁红”“宜红”“滇红”三足鼎立之势。

推动传承创新。建议支持宜红茶、罐罐茶、采花毛尖等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举办常规制茶工艺赛事;加大茶叶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着力推进茶叶生产设备创新研发,稳定和提升茶叶品质。

发挥乡村治理基础性作用 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市政协委员、远安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田园

建议:强化自治基础,实现乡村治理有力。完善基层治理组织建设。打造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治理组织体系。完善村民协商共议制度、村规民约自律作用、基层干部能力提升机制,推行民情恳谈会等协商共议制度。加强村“两委”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等。

强化法治保障,实现乡村治理有序。健全三农支持保护制度。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制度性保障。深化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发挥“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等制度作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律师、检察官、法官进村制度。强化涉农执法司法能力。

强化德治引领,实现乡村治理有魂。加强乡村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人们情感认同和行为操守。不断深化拓展“道德理事会+”等好做法、好机制,挖掘老党员等德治潜能。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强化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道德引领责任。

进一步完善科创人才支持政策 打造环三峡大学创新生态圈

民盟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优化人才类型。将现有人才类型优化为国际国内一流高层次科创人才、基础前沿科创团队、重点产业领域科技人才等。

明确引育重点。建议引进培养人才以资源整合及横向应用创新型人才为主、原创性研究人才为辅,发展到“起飞跳跃”阶段再调整。

搭建多元化平台。围绕“高精尖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突出产业导向集聚人才;探索利用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政策,建设宜昌“国际创新岛”,引导留学人员成立海创中心;优化外国人来宜工作许可等审批流程。

改革评价机制。实行符合科研创新、企业发展业内评价;聚焦人才引进等环节,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等;健全以创新效果等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提高“组团式”服务人才质效。加大住房保障体系覆盖面。分层分类提供子女保教、入学等服务。

打造一流“营智环境”。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支撑。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引进人才单位给予税收等优惠。

加强乡村中医药人才培养 助推健康宜昌建设

农工党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建立“四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补齐乡村中医药人才不足短板。

“请师出山+定向培养”双轨并进。支持县市区以乡镇(街办)为单位,对退休老中医摸底登记,鼓励符合条件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继续服务。启动全科中医药学专业农村订单免费定向生培养。

“师承培养+院校教育”双轮驱动。成立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培养实用性人才。建立健全院校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引进人才+送出学习”双向发力。邀请名老中医或上级医院医师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工作室。

“情怀留人+政策扶持”双管齐下。将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规划统筹谋划。加快建立行业表彰长效机制。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加快构建农业全产业链

市政协农业界别

建议:在龙头企业培育上发力。引培结合,着力培育基地型、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服务型龙头企业。支持柑橘等优势特色产业率先突破。紧盯隐形冠军企业,重点抚育。大力发展产业链招商。

在补链强链延链上发力。大力发展柑橘、茶叶等产业精深加工。在做好传统鲜销鲜售基础上发展净菜加工、中央厨房等新模式。推进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

在擦亮品牌营销上发力。加大对“宜昌蜜桔”等公用品牌宣传推广。加快建设三峡柑橘交易中心等产地市场。深挖屈原、昭君等文化元素,为农产品“赋魂”。推动线上线下品牌推广对接。

在要素聚合支撑上发力。建议市、县两级规划新建或改扩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宜昌农业科创中心。

在完善工作机制上发力。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农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做实链长制。

关于积极应对我市人口形势的建议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市政协妇联界别

建议:高度重视宜昌超低生育水平现状,树立新的人口理念。将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建议由发改委牵头,成立全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领导小组,聘请智囊团。

增强城市人口聚集能力。发展教育能迅速增加城市人口和城市活力,建议给予三峡大学“双一流”建设更多支持,加快三峡航空学院、转设三峡科技学院及三峡职院新校区建设。可在武汉部分重点院校周边设立专门人才引进机构,为大学生落户宜昌提供咨询服务。建议简化大学生到宜昌落户、就业程序和流程。

分担生育成本减轻生育压力。及时出台对二孩、三孩发放生育补助政策措施。大力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街道社区和社会力量兴办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形成全日托、半日托等形式服务网络。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记者 时刚 郑延 蔡昶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