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线五化”的基层治理“宜昌范式”

2022-05-07 07:43   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柳 摄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

组织聚合化

●组织聚合化是实施筑堡工程的根本支撑,着眼强化党组织居中统领作用,锻造小区精、社区实、街道强、城区优的基层治理动力主轴,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和城市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实现基层治理力量聚合、资源聚合、功能聚合。

队伍专业化

●队伍专业化是实施筑堡工程的关键要素,着眼提升基层治理队伍能力,锻造懂城市善治理的干部队伍,打造专业社区工作者,建强红色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力量,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响应高效化

●响应高效化是实施筑堡工程的效能保障,着眼建立科学高效的治理机制,依托“宜接就办”平台,建立哨源发现、哨响集结、部门报到、落实评价的全流程工作闭环,着力构建对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的基层治理长效机制。

服务场景化

●服务场景化是实施筑堡工程的硬件基础,着眼满足治理需求,强化用户思维、客户体验,以场景营造为着力点,更好满足居民生活生产需要,打造群众愿来、想来、常来的和谐社区、幸福家园。

应用数字化

●应用数字化是实施筑堡工程的技术支撑,着眼创新治理手段加快数据采集、融合与应用,为基层治理创造新工具、提供新支持。

为深入实施筑堡工程,加快推动宜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筑堡工程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公开发布之际,市委组织部(市筑堡办)负责人就《意见》起草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本报记者提问。

问:《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专门对此作出部署。202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这是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设置专章,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作出了具体部署。

省委也多次就基层治理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省委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等文件,明确“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总要求,强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省委要求,要把基层治理单元建设和治理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明确城乡社区这个治理单元,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去年8月以来,市委提出实施筑堡工程,加快建设“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市第七次党代会将“筑堡强基”明确为六大战略要点之一。前期,各地各部门围绕社区八大场景建设、阵地达标攻坚行动、社区赋能减负、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施筑堡工程的共识不断增强、氛围日益浓厚。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市筑堡办)会同有关部门,在系统学习思考、外出考察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改基础上,起草形成了《意见》稿。4月22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意见》。近期,市委、市政府印发《意见》。

《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就实施筑堡工程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出系统安排部署。《意见》的印发实施,对于宜昌市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六城五中心”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问:《意见》起草工作主要遵循什么原则?

答:在《意见》起草过程中,市委组织部(市筑堡办)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以及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基层治理的部署要求,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原则: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二是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回应解决群众需求诉求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推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现筑堡为民、筑堡靠民、筑堡惠民。四是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思维、改革理念和创新精神,总结运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经验,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基层治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重塑基层治理体系。

问:《意见》对筑堡工程的总体构想是怎样的?

答:《意见》结合宜昌实际,提出了打造“一线五化”的基层治理“宜昌方案”,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加快组织聚合化、队伍专业化、响应高效化、服务场景化、应用数字化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治理主体全参与、管理服务全周期、制度创新全方位、城市体征全感知,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一线五化”既是实施筑堡工程的核心要件,也是设计图和施工图。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严格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的重要指示。《意见》突出强调“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提出“坚持把党的组织植根于基层,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

组织聚合化是实施筑堡工程的根本支撑,着眼强化党组织居中统领作用,锻造小区精、社区实、街道强、城区优的基层治理动力主轴,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和城市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实现基层治理力量聚合、资源聚合、功能聚合。

队伍专业化是实施筑堡工程的关键要素,着眼提升基层治理队伍能力,锻造懂城市善治理的干部队伍,打造专业社区工作者,建强红色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力量,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响应高效化是实施筑堡工程的效能保障,着眼建立科学高效的治理机制,依托“宜接就办”平台,建立哨源发现、哨响集结、部门报到、落实评价的全流程工作闭环,着力构建对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的基层治理长效机制。

服务场景化是实施筑堡工程的硬件基础,着眼满足治理需求,强化用户思维、客户体验,以场景营造为着力点,更好满足居民生活生产需要,打造群众愿来、想来、常来的和谐社区、幸福家园。

应用数字化是实施筑堡工程的技术支撑,着眼创新治理手段加快数据采集、融合与应用,为基层治理创造新工具、提供新支持。

筑堡宛如建房,“一线”好比夯基串梁,“五化”好比立柱架层,通过“一线五化”回应宜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江山永固、百姓拥护的目标。

问:请介绍《意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意见》共分为3个板块7个部分:第一板块由导语和第一部分组成,主要阐明实施筑堡工程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由第二至第六部分构成,分别阐述实施筑堡工程的重点任务。第二部分是“突出组织聚合化,重塑治理架构”;第三部分是“突出队伍专业化,提升治理能力”;第四部分是“突出响应高效化,完善治理机制”;第五部分是“突出服务场景化,满足治理需求”;第六部分是“突出应用数字化,创新治理手段”。第三板块由第七部分构成,主要阐述完善工作体系、改进考核评价和营造浓厚氛围等组织保障有关要求。

《意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充分结合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强宜昌基层治理顶层设计。既注意加强与党中央关于基层治理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文件对标对表,增强系统性、协同性,又注意总结宜昌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增强针对性、可操作性。既着眼“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直至2035年远景目标科学谋划、前瞻布局,又聚焦居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靶向发力、精准施策。

问:《意见》对重塑宜昌基层治理架构是如何规定的?

答:构建科学的治理架构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意见》围绕“重塑基层治理体系”要求,对如何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优化基层治理架构作出了系统部署,可以概括为“优城区、强街道、实社区、精小区”。在健全组织体系方面,《意见》提出坚持把党的组织植根于基层,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在做精小区方面,《意见》提出合理划定小区、网格规模,全覆盖成立小区党支部和小区“大支部”,落实小区共治联席会议制度。在做实社区(村)方面,《意见》提出优化调整城市社区规模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社区(村)对辖区资源的统筹调配,提升平战转换能力,科学规范明确社区(村)公共服务事项、代办事项,将高频便民事项下放延伸到社区(村),推动社区赋能减负常态长效,选派筑堡工程常驻社区工作队。在做强街道(乡镇)方面,《意见》提出根据有关规定优化调整城区街道设置,制定落实街道(乡镇)“六项权力”实施细则,配齐配强街道工作力量,增强街道(乡镇)行政执行、为民服务、议事协商、应急管理和平安建设能力。在做优城区方面,《意见》提出科学划分市、区部门权限,突出事中事后监管,根据各区区域功能定位优化部门设置,科学设置市、区部门内设科室及二级单位,推动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市级部门资源力量向区级下沉,推进城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公职人员薪酬向基层倾斜机制,完善符合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治理需要的市对区转移支付机制。

问:《意见》对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是如何部署的?

答:加强新时代基层治理,核心是人,重点是提升基层治理队伍思维格局、能力素质、专业水平。《意见》围绕如何实现队伍专业化、提升治理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锻造懂城市善治理的干部队伍。将城市经济、基层治理纳入“破冰提能”工程内容,分层分类举办筑堡工程专题培训班,建立新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社区(村)锻炼制度,选优配强街道(乡镇)领导班子,加强基层行政执法和医疗卫生队伍规范化建设,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机制,完善及时奖励、及时调整、容错纠错制度。二是要选优配强红色头雁。落实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资格联审,以及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岗位管理制度。加大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实施社工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建立健全社工持证上岗、履职管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面向社区(村)工作者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长效机制。三是要建强红色业委会。推动业委会组建率达到100%。引导支持在职和退休的党员干部到小区党组织和业委会任职,持续推动小区党组织和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提高业委会成员党员占比。建立业委会决策事项党组织前置讨论研究机制。制定业委会履职清单,开展全员履职培训。四是要打造红色物业。深化党建引领物业服务全覆盖。各区组建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托底服务,提高小区专业化物业服务比例。深化物业“红黑榜”制度,健全物业服务标准和诚信评价等机制。培育、引进龙头示范物业企业,加大物业服务企业资源整合和专业培训力度,提升本土物业服务行业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五是要培育发展红色社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培育扶持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动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全覆盖。开展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三年专项行动。六是要壮大红色志愿服务力量。深化“双报到、双报告”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治理常态化。建强社区(村)志愿服务队伍,加强志愿服务组织能力建设和模式创新。培育发展志愿服务文化。

问:《意见》围绕高效响应群众诉求作了哪些部署?

答:机制创新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效能保障。《意见》紧扣高效解决宜昌群众需求诉求这个逻辑起点,就构建对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的长效机制作出了系统安排。一是创新“三治融合、协商自办”机制。着眼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推广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五民工作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导的各类协商议事平台作用,依靠群众解决基层问题。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和规范社区(村)法律顾问工作,以小区为单位全面建立党员公约、居民公约、共治合约,适时研究制定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发挥德治引领作用,探索构建以家庭文明诚信档案为基础的社会治理积分体系。二是创新“吹哨报到、宜接就办”机制。成立市、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全景呈现市域治理各类要素信息,集成、协同处办居民反映事项,依托“宜接就办”平台,构建哨源发现、哨响集结、部门报到、落实评价的闭环流程,实现全面即时“接”、分类精准“派”、高效协同“办”、动真碰硬“评”。三是创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机制。坚持“宜接就办”和“未诉先办”双线并行,运用大数据加强对群众诉求的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关口前移统筹推进区域治理、条线治理、点状治理。统筹调配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集中优势力量提升区域治理整体效能。针对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每季度至少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专项治理,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每年按一定比例研究确定一批基层治理后进社区(村)、小区、楼栋,精准施策、整顿提升。

问:《意见》对社区服务场景建设是如何规定的?

答: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级党员干部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评价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成效的第一标准。《意见》着眼于及时、高效回应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着力完善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的社区空间环境,在场景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切实做到居民有需求、基层有服务。在场景规划方面,《意见》提出要制定场景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统筹规划居民“15分钟服务圈”,坚持一社区一策,建立完善社区场景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在场景建设方面,《意见》提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强资源整合利用,重点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严格实行场景建设竞争性入围机制。在场景运营方面,《意见》强调以社区为主体,分类建立场景设施运营管理机制,增强场景设施的参与性、互动性和群体性功能,提升场景利用率。

问:《意见》对创新治理手段是如何规定的?

答:创新治理手段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和必然选择。《意见》着眼主动顺应数字化趋势,让数字治理成为社会治理的默认思维、理性工具,推动治理方式从过去主观、定性、经验为主,迈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精准管理和全面服务,努力让城市更智慧、群众更便捷。《意见》明确,一是加快数据采集与融合。构建“大脑全、小脑强、神经末梢灵”的数据管理运营平台,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能小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全量、综合采集社区(村)人口、房屋、法人、市政设施、地下空间等基础信息,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打通数据壁垒,依法实行部门、街道(乡镇)、行业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共建基层治理数据库。二是加强数字化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社会问题、预测社会需求、预警风险隐患。建立并用好宜昌人口热力地图,科学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建设城市生命线监管系统,推进水、电、燃气、桥隧、地下管廊等智慧化管理。打造“无证明城市”。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保留必要的线下办事服务渠道。加快推广使用数字台账和智能报表系统。

问:请问如何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答: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市筑堡办)将会同有关部门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小区五级党组织书记抓筑堡工程的工作体系。指导各区(市、县)党委和政府履行好主体责任,发挥好一线指挥部作用。督促相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做到全市上下步调一致,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组织开展筑堡工程专题宣传,引导、组织、发动群众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适时推广基层经验做法,积极营造浓厚氛围。二是强化分类推进。考虑到宜昌城乡差异较大的阶段性特征,《意见》重点对城市社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了详尽的安排,鼓励各地根据“一线五化”总体部署,按照“三步走”的步骤安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一体推进筑堡工程的农村版,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在宜昌充分体现。三是强化考核评估。全面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的工作评价体系,加强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和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的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及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以下评上”机制,推动实现部门工作、包保工作、驻点工作等主要由基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