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标准 统一色调 更加实用 富有内涵 宜昌“城市家具”升级换装

2022-05-20 09:13   三峡日报  

户外箱柜形状、颜色、样式各异,挤占人行道、强占盲道;交通杆件、路灯、路名牌林立,形成了“钢管森林”;道路井盖跳响,人行道窨井盖破损……怎样才能方便市民出行?怎样才能提升城市“颜值”?

2021年以来,市优功能攻坚指挥部对标一流城市、一流标准,系统化研究城市家具、城市色彩、窨井盖、雨篦子等规范标准,重点针对“乱、杂、破、旧”问题,通过“清、合、整、改”一系列措施,对主城区范围内的交通杆件、路灯杆件、路名牌、强弱电箱体等进行整治,精心描绘城市“颜值”,精细刻画城市“表情”,精致塑造城市“气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首批50个遮阳棚陆续“上岗”

连日来,一批高颜值的遮阳棚,悄然出现在城区多个路口,为行人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成为一道风景线。

5月19日,记者来到胜利四路与夷陵大道的交会处,道路中间的4个渠化岛上都配备了灰色遮阳棚,硕大的棚顶将整个渠化岛待行区覆盖住,给过马路的市民提供了一处温馨的等候区。“下雨可以避雨,天晴可以遮阳,等红灯再也不用日晒雨淋了。”市民吴女士说。

据介绍,遮阳棚为三角形,选用灰色,较好地融合了周边环境;棚顶模拟了磨基山的天际线,赋予了宜昌的文化内涵。截至目前,城区已安装了38个遮阳棚,分别位于胜利四路、西陵一路等道路上。首批50个遮阳棚,将在更多城市道路“上岗”。

智慧灯杆“多杆合一”

漫步伍家岗区沈白路,细心的市民会发现,相比其他道路,这里更清爽:沿线杆柱更少,人行道空间更宽广。“多杆合一”正是提升沈白路颜值的“秘密武器”。

以前,各种杆体因材质不同,大多是“一杆一功能”,既增加了运营单位建设成本,又占用了市政道路空间。2021年11月,市路灯管理服务中心与中国移动宜昌分公司合作,在沈白路开启了宜昌首个“多杆合一”路灯建设试点。

“多杆合一”整合原有路段上的通信基站、道路照明、道路指示等多个功能,合杆建设、一杆多用,既减少资源浪费,又优化道路空间。现在,街上只有交通信号灯、路灯、路名牌三类杆件,大大减少了道路负荷。

新井盖与道路浑然一体

“井盖跳响消失了,道路也平整了!”近日,城区陆续启动窨井盖更换项目,新款井盖赢得市民点赞。

记者走访桔城路等多条道路发现,新型井盖非常厚实,直径相比过去大了20至30厘米,安装后与道路浑然一体。井盖表面印有三峡大坝图案及“清洁能源之都·宜昌”字样。

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型宽边防沉降井盖具备防响、防跳、防盗等特点,可有效防止因井盖缺失、防坠网破损导致行人车辆坠入下水道等事故发生,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据介绍,今年内城区计划更换6000套新井盖。在去年实施的城区车行道宽边防沉降井盖示范项目基础上,加大车行道井盖标准化革命。同时还将启动城区承插式人行道井盖及道路新型雨箅市级示范项目,进一步规范城区井盖类市政设施标准和质量,推动城市品质迭代升级。

132根路名牌已经完成换装

路名牌不仅是关系市容市貌的“城市家具”,更是对道路具有重要指示标识的“城市名片”。

5月18日,记者在沿江大道路段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对斑驳的路名牌立杆进行油漆翻新。“路名牌缺失、破损会给市民游客出行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宜昌主次干道的市容市貌。”维护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维护将路名牌正反面及杆件外表面进行涂装,对缺失的路名牌进行新增补全。

“灰色的路名牌上新后,感觉视线更开阔了,街道更整洁了,走在路上,心情都舒畅了。”市民付先生说。

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就是从这些细小的改变中获得。截至目前,城区城东大道、白沙路、沿江大道、胜利四路等路段的132根路名牌已经完成安装。

宜昌山水装点户外箱柜

“早就听说,宜昌的犄角旮旯都很讲究,连户外电箱都这么有地域特色。”5月19日,来参加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的网球队员向先生说。

记者在沿江大道与二马路交会处,4个强弱电箱已经完成升级改造,实现风格的统一。灰色的箱体上,绘着山水图案和特色符号。

据介绍,由于设计单位不同,产权单位不同,管理单位不同,以前的强弱电箱样式各异、颜色不一。市住建局对宜昌市强弱电箱进行全面梳理后,采用本体涂刷、加装扣板、定制电箱等三种方式对箱体进行升级换新。

电箱换上了灰色“新衣”,融合实用性、艺术性,既适应现代生活空间,又极具地域特色。“这些山水图案作为独具特色的设计元素,还将成为城市雕塑、花坛、井盖等城市家具的‘点睛之笔’,打造未来居民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微景观。”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 刘晶晶 韩非 通讯员 叶声 张延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