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层治理的“宜昌范式”——深入推进筑堡工程系列评论之二

2022-05-25 07:16   三峡日报  

构建治理架构,宛如建房,必须科学地夯基串梁、立柱架层,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在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后,市委确定了筑堡工程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即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加快推进组织聚合化、队伍专业化、响应高效化、服务场景化、应用数字化,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包联单位分工明确、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治理架构,确保党的执政大厦根基永固。这个“一线五化”的基层治理“宜昌方案”,既是落实党中央关于社会治理决策部署的“路”与“桥”,也是破解基层治理这个复杂“多元方程”的“最优解”。我们要把市委实施这项工作的战略意图和战术考量领会好,起而行之,加快推进,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到位。

要把准实现路径。对治理体系革命性重塑,是将筑堡工程施工图变成实景图的“不二法门”。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基层实际的关系,把市委安排部署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确保工作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的前提下,抓好创造性落实。要把握好赋权基层与基层减负的关系,提升权限承接的能力,让下沉的资源、服务、平台接得住、用得好,切实让一线工作者回归主责主业。要把握好政府主导与共同缔造的关系,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让“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成为主流和常态。要把握好传统治理与数字治理的关系,善于依托城市大脑对治理手段进行革新,从过去主观、定性、经验为主的治理方式,迈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精准管理和全面服务,加快实现良政善治。

要完善工作机制。“吹哨报到”作为一种整体性、集合性工作机制,是深入推进筑堡工程,做实为民服务、做好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让这个机制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增强“吹哨”能力,改变长期以来“喇叭口向下”的治理模式,真正将基层治理体系自上而下的规则驱动,逐步转换为自下而上的问题驱动,解决好“你来他不来”“腰来腿不来”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强化“报到”实效,规范“哨源”产生机制,厘清“吹哨”事项清单,明确“哨响”集结方式,压实“报到”工作责任,提高“吹哨者”对“报到者”的评价权重。

要完善优化“宜接就办”机制,打通收集渠道散、部门责任推诿、评价机制虚设等诉求堵点,借群众诉求之“手”破城市治理之“难”。要推动做到“未诉先办”,聚焦市民诉求量大、反映频次高的顽疾问题,前瞻性开展共性分析、个性研判,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

要强化作风保障。历史和实践证明,宜昌发展最核心的优势在人、在党员干部。把这个优势运用好,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推进筑堡工程才有坚强的力量保障。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打造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要去形式化,真正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要用好考核“指挥棒”,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切忌强迫搞“创新”、人为推“亮点”、过度重“留痕”、故意玩“花活”。要更加关心关怀基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多向基层倾斜,全力保障筑堡工程实施。要为基层撑腰壮胆,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的干事创业环境,让愿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职位,让躺平的干部躺不住、混日子的没市场,让“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成为基层的工作要求,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三峡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