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在市委筑堡工程专题会议上强调 推动做群众工作向群众做工作转变 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

2022-05-31 05:58   三峡日报  

5月30日,市委筑堡工程专题会议召开,研究讨论筑堡工程相关配套方案,完善顶层设计,推动走深走实。市委书记王立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按照筑堡工程“1+8”制度设计总体框架,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把民生实事抓到“底”,把有限资源用到“位”,把群众工作做到“家”,形成更多好经验、好做法,为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路径。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泽江主持会议。市政协主席王均成,市领导汪伟、汪元程、周正英、张立新、刘丰雷、杨卫华、张琼,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郭康新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关于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讨论稿)》《关于做强街道做实社区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关于深化城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关于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试行)(讨论稿)》《关于开展物业服务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讨论稿)》《关于开展场景建设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讨论稿)》《关于构建全市统一社会治理积分体系的实施意见(讨论稿)》研究制定情况汇报。这些文件与5月10日市委专题会讨论通过的《关于优化市区财政体制的工作方案(讨论稿)》共同构成落实筑堡工程实施意见的8个配套方案,形成筑堡工程“1+8”制度设计总体框架。

王立指出,把民生实事抓到“底”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风”。近期,市委办在汇聚13个县市区和宜昌高新区、59个市直部门近300条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居民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这都是推进筑堡工程和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难点。要兼顾好当前与长远,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各级党员干部要亮身份、多发声,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下去,把群众的创造力激发出来,决不能看到问题就“打盹”、遇到难题就“蹲下”、难以破题就“躺平”。要兼顾好个性与共性,从群众反映的个性问题上深挖共性原因,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栽“独苗”为“盆景”、聚“盆景”变“花园”、建“花园”成“风景”,实现“满园春色”。要兼顾好局部与整体,推动未诉先办,着力把化解突出社会矛盾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系统思考“好事为谁办、为什么办、该怎么办”,把办事的初衷与办事的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王立强调,推进筑堡工程,“放权赋能”至关重要。市级层面要“主动放、放得下”,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变“端菜式”赋权为“点菜式”赋权,尽可能将资源、服务、平台向基层下沉。

城区要“接得住、用得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推进基层治理运转高效、事半功倍。要用好人,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各职能部门将专业力量下沉一线。综合执法机构不仅要“物理聚合”,更要实现“化学融合”,确保“一顶大盖帽”一次性解决问题。要像培养年轻干部一样培养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革命化、职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年轻化水平。要明好责,坚持保障与激励并重,加快构建权责清晰、充满活力、更可持续的市区财政体制。城区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积极拓宽财政收入来源,增强造血功能。要聚好力,积极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在社会组织萌芽之初就把党的领导融入其中,努力用社会组织“小力量”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

王立指出,基层治理的事情,说到底就是千家万户的事情;做群众的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心的工作。推进筑堡工程,就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宜昌实践。要加快实现“数据多跑路”和“干部多跑腿”并重,不能用画面代替见面、用电话代替对话、用线上代替线下。要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经常走街串户,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能到群众家里就不待在机关里,让党员干部“敲得开门、认得到人、说得上话、托得了事”,真正把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人气旺、服务全、党员群众都常来”的红色阵地。要加快推动“做群众工作”向“群众做工作”深化。“做群众工作”是看家本领,“群众做工作”是最高境界。要把群众组织起来,变“你和我”为“我们”,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

市筑堡工程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城区各区和宜昌高新区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记者雷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