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安福寺镇徐家嘴村第一书记刘华:贫困村的擎旗人

2017-04-17 06:16  

田成方、渠成行、路成网,一座座小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宽敞的村道上人来车往……4月14日,记者穿行枝江市安福寺镇徐家嘴村,感觉处处处春意盎然。

“我们这个贫困村能有今天这个样子,可以说是刘书记心血的结晶。”村民徐廷玉所说的刘书记,就是2013年被组织任命为徐家嘴村第一书记的安福寺镇社会事务办副主任、民政办主任刘华。

强化组织,村级班子“硬”起来

今年58岁的刘华,长期在基层工作,具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2013年12月,抱着第一书记就得有“婆婆的嘴”“毛驴的腿”“橡皮的肚”的思想准备,刘华来到徐家嘴村走马上任。

徐家嘴村是革命老区乡村,集体经济薄弱,是宜昌市30个贫困村之一。刘华驻村后,短时间内就摸清了村情、民情和产业发展情况,并很快找到了致贫原因。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把准徐家嘴村发展的脉搏后,刘华牵头完善了村党支部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以及第一书记工作制度、工作纪律等,并将各项规章制度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通过制度建设,很快解决了村两委班子软弱不力的问题,激发了村干部兴村富民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建设,以前“不在状态”的干部想法子为村民办实事了,群众高兴地说,村里的班子硬起来了,我们村发展有希望了!

多方助力,村庄面貌“美”起来

脏乱差的村子,怎么脱得了贫?

深知“家底”的刘华知道,要迅速改变村容村貌,必须靠多方助力。跑断腿、磨破嘴,3年来,刘华四处奔波,辛苦付出换来了村庄的巨变:

——硬化村道10公里,铺设晴雨路8.3公里,老百姓出门不再走泥巴路;

——新增变压器7台,改造和新架设低压电线15公里,老百姓家的电器不再是“摆设”了;

——从14公里外的胡家畈水库引水入村,老百姓从此喝上了清亮的自来水;

——争取国家投资近千万元,对部分低产田进行综合改造,老百姓种田不再“望天收”了;

——有线电视、宽带进村入户,新建的便民服务站、卫生室和文化广场,让老百姓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老百姓都知道,村里的每一点变化,都融入了刘华的心血:每一个项目开工之前,他都不分昼夜里外协调;项目开工之后,他基本上都守在工地,每天坚持把当天的问题处理完才回家……3年下来,原本清瘦的刘华,体重又轻了近10斤。但当他听到村民说村子变美了时,他含着泪说:值!

发展产业,让村级经济“强”起来

偏僻的徐家嘴村,如何村变美、人变富?

驻村伊始,刘华和村组干部一起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呼声。很快,一条条发展路径制定出来了……

壮大柑橘产业。成立了徐家嘴村柑橘生产合作社,建立了五大柑橘产业基地。全村改造低产橘园1500亩,高标准建设精品橘园1000亩。仅去年全村柑橘产量比上一年增产40万公斤。仅此一项,全村增加纯收入50多万元。

全力发展养殖业。充分发挥能人和大户的带动作用,帮助他们制定养殖规划。在刘华的支持和帮助下,全村建立5000头养猪场2个、万只家禽养殖场3个、千只山羊养殖场一个、万斤鱼养殖场5个。去年全村肉猪、家禽和鱼类为村民增收200多万元。

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引导村内有花卉苗木种植经验的农户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现在全村种植户已有45户,种植面积达400余亩,去年以来已获收益近百万元。

规模发展营销产业。刘华和村干部一起,把村里的营销能人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营销队伍。去年,这支营销队伍为本村和周边村外销水果、粮食及其他土特产3万余吨,获利400多万元。

“四轮驱动”之下,徐家嘴村的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人平纯收入由2013年的3160元增长到2015年的11000元,一举脱贫。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担起担子。刘华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每年驻村天数都在250天以上,成了村里“狗不咬的人”。2014年10月,刘华被宜昌市政府授予“首届十佳扶贫专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民还要再奋蹄。”刘华说,脱贫只是徐家嘴村蝶变的第一步,带领老百姓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才是他的“终极”心愿。(三峡日报 记者李再星 通讯员 张玉李炜)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