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筑堡工程 共同缔造幸福枝江

2022-12-10 09:05  

中共枝江市委书记 余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枝江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以共同缔造牵引筑堡工程纵深推进,以筑堡工程为共同缔造强基赋能,聚焦“一线五化”基层治理“宜昌范式”,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打造“六个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同缔造幸福枝江。

始终坚持扎根于民,全力打造生活共同体。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凝浆固土”作用,全面推行“三线运行、五级架构、区域一体”的“351”基层治理体系,在农村全覆盖成立786个村民党小组、推选4430个村湾党员中心户,在城市社区全覆盖成立154个小区(片区)党支部、推选921名楼栋党小组长、明确1299个党员中心户,培育自治组织404个、经济组织1586个、社会组织1598个,努力让每一位群众生活在组织中,切实把根深深地扎在基层、扎在人民群众之中。

始终坚持发展为民,全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利益链接”的产业发展模式,让农民深度参与产业链、价值链,实现“农民增收、企业盈利、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共同富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1.1亿元,带动农民合作社555家,辐射农户14万人,增加农户收入5.47亿元;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93元、居全省同类县市第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498,居全省同类县市第1。

始终坚持服务惠民,全力打造情感共同体。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我们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帮,民有所惑、我有所解”,广泛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岗位、学位、座位、床位、点位、车位、厕位民生“七位”建设,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让党员干部“敲得开门、认得到人、说得上话、托得了事”。今年以来,累计为群众解决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4711个,为企业解决用工、融资等问题535个。

始终坚持兴政利民,全力打造责任共同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千方百计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拆棚子、美院子、清池子、堵管子、撒花籽“五子”行动,投入以奖代补资金755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7.15亿元投入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创新开展“积分制管理”“生态小公民”“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引导群众从“袖手看”到“争着干”。

始终坚持善治安民,全力打造治理共同体。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我们践行干群板凳同坐、有事大家同商、坚持理法同讲“三同”理念,构建“枝治久安”平安家园共同缔造“1+7+1”体系,深化“联户长”建设,做实“360”信息直通机制,推动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平安法治联创,实现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枝江市信访指数排名上升至全省县市区第3名,获评2022年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第1期全国试点城市示范单位。

始终坚持文化润民,全力打造精神共同体。文化具有无坚不摧的深沉力量。我们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广泛开展“四村四美六实践”、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成美丽村庄112个、美丽庭院2.1万个、文明单位280个,评选“最美”系列人物1022个,激励引导群众走出家门、融入院落、亲近邻里,着力塑造“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共同精神,切实把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