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员刘亚文——“把脉”大气污染 “争夺”每一个蓝天

2022-12-20 08:47   三峡日报  

12月19日清早,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员刘亚文来到市生态环境局,打开电脑,登录中央气象台官网、宜昌气象发布小程序等系统查看天气情况。

“今天白天东南风弱风,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大气扩散条件较好,17时起至夜间风向转变偏东风,夜间颗粒物浓度增速较快,我市受到传输的影响将会增大,综合考虑今天空气质量为……”刘亚文一边查看,一边分析。

这项工作她已经做了一年半。

去年7月,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PM2.5和O3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专家团队入驻我市。应市生态环境局要求,专家团队成员刘亚文开始探索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工作。

至今,我市已组建了一支8人的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专业团队。除了“一市一策”专家团队的6人,市生态环境局大气中心、三峡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还各派出1人参加。

“这份工作比较辛苦,节假日不休,但发展前景还不错。”刘亚文告诉记者,要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特别是要做好污染天气应对,就必须做好预警预报。今年夏天,我市生态环境、气象和专家团队密切会商,及时发布臭氧超标预警,提前采取临时管控措施,在可能出现臭氧超标的情况下夺回了14个优良天,让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全省实现大幅进位。

但眼下,我市又进入了一年中最难挨的“冬防期”,随时可能发生的重污染天气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时刻面临的严峻考验。

上午9时,刘亚文给出了19日至23日的初步预测结果:19日空气质量良到轻度污染,AQI(空气质量指数)范围90-120,首要污染物PM2.5;20日空气质量良到轻度污染,AQI范围95-125,首要污染物PM2.5……

拿到结果,“一市一策”专家小组对初步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参考本地污染排放水平、同等气象条件下历史AQI变化规律等,对预报结果进行订正,发布在市大气污染防控联动工作群中。

“预报结果对气象条件有较大的依赖性。”刘亚文说,但气象条件又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预报结果。

为破解这一难点,刘亚文和同事们需要对每日气象要素进行记录;复盘每一次污染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对预报失误原因进行总结……不断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率。

成效是明显的。2021年,我市的预警预报准确率85.4%。今年,已提升到88.0%,11月突破了90%。

“明天可能出现轻度污染。”结果发布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发布启动临时管控的紧急通知,各相关市直部门、县市区立即行动: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住建、城管部门加强建筑工地巡查管控,禁止夜间土石方作业,增加机械清扫洒水频次……

“如果预报结果是优良天,成员单位将开展‘4+1’常态化巡查管控工作,抓好工业源、扬尘源、生活源、移动源管控,持续巩固秸秆禁烧成果。如果预报结果是重污染天,我市则将按照《宜昌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刘亚文介绍。

建立了预警预报制度,就万无一失吗?并不是。

“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临时管控措施,或启动重污染天应急响应,可以减少污染天发生的频次或减轻污染程度,但并不能完全避免污染天的发生。”说着,刘亚文翻开了值班记录:

——11月7日,“一市一策”专家团队通过分析周边城市污染形势、气象条件等因素,预测未来几天出现轻度污染的风险较大。8日,我市提前启动临时管控,严控四大污染源,提前腾出大环境容量,在同期周边城市均出现轻度或中度污染时,实现削峰保良;

——11月17日,我市PM2.5浓度较高,经“一市一策”专家团队会商,认为18日轻度污染风险较大,建议启动临时管控。当日上午10时起,我市紧急启动污染天临时管控,严格落实管控措施。18日至21日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保良成功。

经通力协作,2020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83.9%上升到87.4%,PM2.5浓度持续从4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4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重污染天气的防治提出了新要求: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预报能力建设,提升预报水平。”刘亚文表示,他们将和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提高短期预报准确率的基础上,探索中长期预报。同时,积极为市生态环境局建言献策,周密部署、精准调度、精细管理,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婧 通讯员 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