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河“蝶变”为国家示范小流域

2022-12-23 09:28   三峡日报  

上周,夷陵区传来好消息:在水利部12月19日公示的“国家示范工程”33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名单中,夷陵区申报的墩子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名列其中,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示范小流域。墩子河流域究竟治理的怎么样,何以入选国家示范工程?12月底,记者重访墩子河,见证她的美丽嬗变历程。

12月的墩子河,是一幅淌清映碧的山水画。

水清粼粼的,如丝绸般滑过,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这是一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风光……”依河而建的市民广场,三五成群的村民,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然起舞……

“生态变好后,这里每天都是成群结队的人。”65岁的罗大姐是黄金堂村2组村民,她的家正好在距墩子河畔直线距离10来米的地方。

“以前河里水又腥又臭,窗都不敢开!”说起墩子河的“前世今生”,罗大姐感慨万千。她告诉记者,之前,化工废水、养殖粪液、生活垃圾全都排入河道内。墩子河逐渐变成了“天然的垃圾桶”,村民们途径河道时,都掩鼻而走,住在河边的村民更是常年不敢开窗。

“现在好了,河边建起公园后,城里上学的孙子在同学中炫耀:我姥姥家有好大一个花园……”对于如今的居住环境,罗大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发展的首要目的就是为群众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夷陵区水利胡泊局局长尹凌云欣喜地告诉记者,经过三年治理,已还百姓一个水清、天蓝、岸绿的居住环境。

探寻墩子河的美丽嬗变,时间得回拨五年。

2017年,长江生态大保护战略全面推进后,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墩子河成为治理的重中之重。

夷陵适时整合资金1.2亿元,按照清洁小流域标准,围绕畜禽养殖、禁止投肥养鱼、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河道环境整治、植树种草等六个方面,推进墩子河治理。

河道生态修复自然是重中之重。夷陵以“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三道防线为基线,围绕植被恢复、坡面治理、沟道防护、清洁生产、水域保护、村庄美化、经济发展等建设内容进行综合布局,以河道串联多个功能区域,因地制宜建起生态林地、人工湿地、亲水平台等,修建拦沙坝、生态护岸,栽植水生植物及护岸植物、恢复湿地等。

在治理过程中,夷陵区还积极创新治理举措,充分尊重自然、原貌,对河道现有地形进行整理、适度疏浚,归顺河道、清理淤积,同时增加拦沙容积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将河道湿地化,净化河道水质,美化村庄环境;河岸播种生命力强盛的狗牙根施行生态技术护坡,为河岸留有充分的“呼吸”空间;护岸两边栽植芦苇、睡莲、水生美人蕉等,和天然卵石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人工痕迹,让河流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两岸岸堤设置步游道,两边栽植垂柳和桂花树,使居民漫步河堤时感受到“河水曲折向远方,垂柳依依在身旁,白鹭轻掠芦苇荡”的美丽生态画卷。

在修复的同时,夷陵还立足源头治理。

为堵住农业面源污染及畜禽养殖污染源头,夷陵区采取新建异位发酵床、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建设花园式牧场等措施对102家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组建专班拆除辖区内养殖场、养殖户45家。

为根治工业污染对生态的影响,夷陵区刀口向内抓治理,督导中孚化工、嘉源食品等企业产生的污水进行截污纳管。实施了集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程,投资2000万新建尾水处理工程,将原处理后尾水由Ⅰ级A标准处理达到地表水Ⅲ类后再排放入河道。

经过三年多的治理,水域生态明显变好,墩子河从过去的生态环境差蝶变成为现在的“鱼若空行无所依”美丽河畔,无愧于“国家示范小流域”称号。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善国 通讯员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