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合璧 打造现代版“长江万里图” ——专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片人、总导演田梅

2024-01-15 08:21   三峡日报  

1月14日晚8点,央视《诗画中国》第二季“江河万古流”在央视综合频道、央视频、央视网同步播出。其中,开篇节目《万里长江万首诗》在宜昌取景拍摄,由我市新委约创作舞蹈《轻舟已过万重山》参加本次录制,通过融入宜昌绝美的山水人文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脉,将“中国诗歌之城”的独特魅力展示在观众面前。

《诗画中国》第二季“江河万古流”主要讲述关于江河的古画名画,共11 期。其中,首期讲述的开篇名画为十米长卷《长江万里图》(明·吴伟,现藏故宫博物院),其他三幅则围绕长江支流分别展开叙述。记者专访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片人、总导演田梅,就节目在宜实景拍摄进行探讨。

记者:为何央视《诗画中国》节目组这次选择宜昌作为外景拍摄地?

田梅:我们这次来到宜昌,仅对节目的取景就找了3天。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导演组还在不断选景,试图找到和画卷《长江万里图》一一对应的关系。最终选取的这些景点,跟画面中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广阔的江面一览无余,叠嶂层峦连绵不绝;三峡人家景区扬起白色风帆,高岚瀑布飞流直下,西陵峡鹰嘴岩群山巍峨耸立……因为宜昌的景色与绘画作品本身高度契合,所以,来宜昌取景是唯一的选择。

记者:您以前来过宜昌吗?和这次来宜相比,有什么新的感触?

田梅:宜昌近几年的变化是飞速的,当年三峡大坝建成时我曾来过,那时候宜昌给我的印象跟今天完全不同。

今天,当我走过西陵峡,那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壮美令我叹为观止, 瞬间触发我心中的感动。当我坐上轮渡,徜徉在江面上,被大自然赋予这个季节的美丽芳华所震撼。很多时候,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更深的感知。

长江边上有太多的人和事让我们感动,节目组希望通过现代表现手法,把共情点展现给观众。

记者: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诗画中国》第二季《江河万古流》节目构想?

田梅:本次节目我们利用两条线去解读《长江万里图》:一条是眼中的长江,一条是心中的长江。我们拍摄的景色就是我们眼中的长江,能找到景和画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心中的长江,是看不见摸不着,但观众心中能够感受到长江。在这里,我们用很多诗来涵盖万里长江的人文精神,彰显长江深厚的文化底蕴。

宜昌是“诗歌之城”,太多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经典的诗歌作品。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它不仅仅是诗词字面上的意思,更多上升到精神层面、人文层面,呈现让现代人共情的精神价值,这是我们对现代人心中长江的当代表达。

记者:这次我市新创排的舞蹈《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幸作为央视《诗画中国》第二季《江河万古流》节目内容参与拍摄,您作为节目总导演,为何选择这个舞蹈,您对这个舞蹈有什么看法?

田梅:舞蹈《轻舟已过万重山》呈现我们要迈过心中的“山”,寻求快意人生的高远立意。我觉得一个作品要成为精品,首先在作品的立意层面,需融入传统文化当代表达,让群众能找到共情之处;其次精品本身创作过程当中,要用科技赋能艺术,但始终要把内容放在第一位。在内容创作层面,作品创排,演员演绎,拍摄手法等多方面视觉呈现也缺一不可。

因此,我们把舞蹈演员放在真实的场景下,加上后期制作和拍摄手法,以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方式, 精益求精去打磨这个作品,我觉得它一定会成为精品。

记者:如何让更多年轻人走进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您有什么好建议?

田梅:在时代变了、语境变了、群众审美变了的今天,只有与当下做融合,用当下人的视角,年轻人喜欢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审美方式去解读经典,才能让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走进年轻人心中,赋予作品时代的活力,传承中华传统文脉和精神根脉。

《诗画中国》这个节目讲究的就是融合:诗与画的融合,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各种资源的融合,这是这个节目在当下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我们今天去创作《诗画中国》,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长江万里图》走进宜昌,希望通过各种“融合”,将能让现代人共情的现代版《长江万里图》呈现给观众。

希望节目播出后,《长江万里图》能够成为宜昌标杆性的文旅产品,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宜打卡,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让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也能领略山水之美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记者 郑健捷 通讯员 余雪楠 刘浛浠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