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与山水相融 擘画生态新篇

2024-01-19 08:11   三峡日报  

编者按:

近日,2023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揭晓,宜昌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实现湖北省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零的突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荐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候选对象。近年来,宜昌以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为引领,充分运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推动城市强弱项补短板、优功能提品质、显山水彰人文、塑特色创典范,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充分展现我市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成就,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近年来,宜昌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规矩和导向,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脆弱区向生态竞争力城市的华丽转身。

宜昌城区一角。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冬天宜昌的江边,别有一番意趣。

沿着滨江公园悠长的绿廊慢慢走,雾气蒸腾,烟波缥缈,整座宜昌城宛如仙境。

“有水就有活力,让人心旷神怡。”56岁的市民宋志辉家住沿江大道,每天吃晚饭后都会来到江边走一走,站在江畔眺望,夕阳余晖,绿树成荫,碧波荡漾。

多年前,这里还是工业集散地,经过岸线整治,柏临河入江口至猇亭古战场沿线昔日的砂厂码头、厂棚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滨江绿廊成为滨江公园新的网红打卡地。

从上游到下游、从水里到岸上,长江岸线全域复绿,绿色与生命、生态、生活紧密相连。

昔日化工围江,今朝江豚逐浪,作为生态“晴雨表”的“微笑天使”江豚,频频“露面”长江宜昌段。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数量5年增加了23.42%,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止跌回升。其中,长江宜昌段有20头以上,至少增长了30%。

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质量让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在宜昌“安家”:

2023年3月,湖北三峡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影像时,首次发现旗舰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

6月,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一轮本底资源调查发现了鄂西商陆、鄂西蝇子草、五峰黄鹌菜、后河吻虾虎鱼4个新物种;

9月,鸟类监测人员在迁徙候鸟“补给站”关洲宜都段发现一只个头略小但是羽毛全白的斑嘴鸭。这是我省首次发现白化斑嘴鸭……

自然美景如诗如画,宜昌生态魅力日益彰显。

作为一名资深的露营爱好者,38岁的市民梁荣钟爱卷桥河湿地。“青草萋萋,山水相拥,在河边还能看到各种小鸟。”梁荣说,这里大片大片的草地适合扎帐篷,“人鸟和谐共生,是这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经过三年的修复与保护,卷桥河湿地不仅成了“城市之肾”“活力之地”“动植物之家”,也是具有田园风情、湿地风情、水乡风情、游乐场风景的市民打卡热地。

这里是“城市之肾”:建设的生态梯田、雨水花园、内湖等,截留了面源污染雨水,提高了雨水的就地蓄积,涵养了地下水,让卷桥河水流“过滤”后变成一汪清水汇入长江。

这里是“活力之地”:完成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岸线修复与生态治理,并设有鸟类科普区、本土植物科普展示区、儿童游乐区、露营区、活力运动区等,满足全年龄段游玩需求,使市民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福利。

这里是“动植物之家”:通过地形塑造,改善土壤,大面积修复植被,恢复浅滩湿地,吸引了黄胸鵐、蓝喉歌鸲、黑鸢等大量鸟类来此栖息。经卷桥河串联,与磨基山公园、奥体公园形成生态绿廊,让动植物有了更连贯适宜的生态栖息场所。

蓝天常在、碧水东流,万物生生不息,生态画卷美不胜收。

湿地公园就是市民们家门口的“诗与远方”:卷桥河湿地将自然山体、芒草湿地、溪谷密林等串联成珠,再现五彩稻谷、城市田园等胜景,诗意栖息触手可及;磨基山公园依江而立,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地标。

奥体公园岸绿景美、水清河畅;城东公园季季有花、季换花变,“漠石园”与“筑园”相映成趣;沙河公园草长莺飞,还有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甜爱谷;蜿蜒的柏临河奔流不息,岸边大树环绕,绿草如茵……

随着一批批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门口的公园搭帐篷、乐享花事、挖红薯……尽享生态绿意,在宜昌实现“草坪自由”。

一半山水一半城,山水交融、城景相依,生态宜居、绿意盎然的宜昌风光无限。

记者 郑延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