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历史文脉 “街”续城市记忆

2024-02-07 08:15   三峡日报  

2月1日,一场复古派对在宜昌城区红星路边的百年老建筑太古轮船举行,标志着二马路项目招商工作正式启动。

二马路街区是宜昌首批命名的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经历了宜昌自开埠以来的航运发展、转口贸易的兴旺以及城市规模的拓展,现存商埠建筑遗存形成了“万国建筑”风貌,凝结了宜昌原始的商业记忆,承载着宜昌人民的历史记忆。

我市启动二马路城市更新项目,将其打造成为承载宜昌近代风貌的重要载体、文化旅游的新网红打卡地、充满烟火气的活力街区与城市公共会客厅。项目启动两年多来,市住建局携手参建各方,将历史文化保护与商业街区再生结合起来,把运营环节前置,提前招引了国内城市更新的大家高手——重庆奥雅可是,以增添活力为先导,以运营效果为核心,精心谋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努力打造有品位、有烟火气、有历史记忆、有向上朝气的老街新景。

今年是二马路城市更新项目冲刺年,各参建单位正全力以赴、全情投入,确保二马路“十一”黄金周全面开街投用。2月1日下午,在细雨中漫步红星路,绿色围挡均已拆除,路边的法国梧桐树上挂满了红色的灯笼,整条街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摊”玩市集处,许多市民犹如过年赶集般逛着摊点。“我在红星路长大,逛市集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过年时的情景。”市民熊晓峰说,“经常从这里路过,感觉二马路和红星路变了个样,人行道修过后比以前好多了。”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王新介绍,项目对二马路、红星路的路面进行了翻修,参差不平的人行道被透水砖路面替代,“透水砖使用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将‘海绵’植入街区的肌理之中。”

朝着二马路行进,依次可以看到太古轮船、领事馆和天主教堂等文保单位,均已完成改造。“文保单位翻新修缮采取在外墙刷透明保护层、贴仿古砖等不同方式保留原状,修旧如旧。”王新说。

从二马路拐入音响街和平和里,老旧小区和街区外观的整体风貌已焕然一新,原来街巷上空犹如蜘蛛网一样的电线不见了,环境也从“杂乱差”变得“洁净美”,平整的路面、色调和谐的外墙、独具特色的店招,铭刻在斑驳的砖瓦之间的街巷记忆正在精细补妆下,变得更加鲜活动人。

王新介绍,这次改造内容主要是道路改造、外墙翻新、清洗、重塑、屋面防水、楼道刷白加装栏杆、空调和管线规整、新建晾晒点、拆违等。如音响街、平和里等改造区域内,空调装上了隔热隔音防雨的铝合金机罩,规范了冷凝水管,各个建筑的窗户安装了统一的雨篷等,“在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环境品质的同时,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保留历史记忆!”

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和保护,并非“冷冻式保护”,运营方正通过各种方式让它活起来,呈现鲜活的“面孔”,与公众的时代记忆相“链接”。2月1日下午的活动,运营商和多家拟入驻商家签约,其中就包括宜昌47年传统老字号品牌童心吉等,未来这里将有各种业态交叉出现,成为文化、文创、文博、文旅、文人荟萃的一条街。

同样的“链接”在宜昌另外一条历史文化街区——织布街也体现得淋漓尽致。1月31日下午,走进猇亭区的织布街,蘭染手工坊热闹无比,许多游客在选购扎染手工艺品,而老板于栋和曾亚兰夫妇却无暇招呼客人,因为他们正在“满负荷运转”赶订单。“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有,我们得趁着大雪来之前发货。”于栋介绍,“因为人手不够,亲戚朋友有空的都过来帮忙了!”

于栋和曾亚兰是非遗项目宜昌传统印染技艺(猇亭土法印染技艺)的传承人,这项技艺承载了猇亭纺织文化的历史,是猇亭纺织文化的“活化石”。夫妻俩在改造后的织布街租下房子,开设蘭染手工坊,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中小学生的研学基地,也是织布街旅游的打卡地,产品通过各种渠道畅销全国各地。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宜昌正以历史文化街区为“媒”,保留城市“来时之路”,让古今相融、人城相宜,实现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经济、继承与发展的共生共荣。

记者 保杰 通讯员 周寒飞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