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五谷”正丰登

2025-07-05 19:46   湖北发布  

夏收时节,荆楚大地处处涌动丰收的喜悦。

在武汉,全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行,单星生产周期缩短80%,年产能240颗,支持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核心技术突破。

6月26日,全球首款北斗优先全频点高精度芯片在武汉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北斗芯片技术迈入2.0时代。信号捕获速度提升20倍、授时精度提升5倍,可实现厘米级定位和毫米级的位移监测;

同一天,在武汉,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通过聚焦整合商企、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服务等全价值链的优质资源,全速推进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事业的发展;

还是这一天,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云从科技与华为正式签约,深度合作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训推一体中心,构筑华中区域领先的AI安全底座;

这个月,在武汉,禾元生物全球首创成果“稻米造血”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将启动设备安装调试,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建成投产,达产后可替代国内人血清白蛋白约四分之一的进口量。

一、二、三、四、五——

农耕文明中最美好的“五谷丰登”——在武汉,写下新时代的新注脚——光谷、车谷、星谷、网谷、药谷,承载武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雄心,在全球竞合的浪潮中,挺起了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坚实脊梁。

从光谷精彩到五谷同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赴光谷,留下“科技自立自强”的殷殷嘱托,为光谷发展指明航向。

2024年11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光谷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之一、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基地之一……

2024年,光谷GDP3200亿元,同比增长7.1%,成为代表我国在光电子领域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主力军,为武汉探索出“创新-产业-城市”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

2021年的湖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什么是支点、怎样建支点”这个事关全省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作出谋划部署,明确提出培育壮大“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看来,“谷”在科技研究、产业创新、生态融合的发展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谷”,能够高度集聚人才等创新要素,形成产业发展的高峰。湖北,需要若干个像光谷一样高度聚集的“谷”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极”。

破题,从武汉开始。

2020年10月,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时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的王忠林向来自俄罗斯、德国、法国等9个国家的领域专家介绍:“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崛起成峰,光谷、车谷、网谷势头正劲,四大国家级产业新基地竞相发展”,他还表示“将全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首次将未来的“星谷”与已经成势的“三谷”提到同样重要的地位。

2020年10月1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汉开幕

2021年,时任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的王忠林出席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建成投产暨首颗卫星下线活动,进而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中国光谷”的标准建设“中国星谷”。“光谷经验”开始被复制,辐射更广阔的产业版图。

2022年,王忠林在湖北省两会上代表湖北省人民政府这样向大会这样报告:“‘光芯屏端(光谷)网(网谷)’、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药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湖北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航天(星谷)、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车谷)。”——代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五谷”,正式同框,进入大众视野。

“五谷”,成为湖北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重要承载地。各类创新企业、创新主体拔节而生。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的成立,王忠林都到场揭牌。“政产学研金服用”通道逐步打通,“热带雨林式”最优创新生态蔚然生长。中国光谷,成为湖北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中国车谷,担当起湖北汽车转型的“关键点”,工业底盘的重要“支撑点”;而星谷、网谷、药谷则重点布局未来产业,成为湖北谋划未来发展的“撬动点”。

从“光谷”一束光到“五谷”并举——不完全统计,五年来,王忠林到“五谷”一线调研超20次。这也直接推动“五谷”创新策源能力的集体突围: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全球首款128层三维闪存芯片、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国内首款可量产40nm北斗智能芯片、国内首款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MCU芯片……大批技术成果进入收获期。而这里面任何一项技术拿出来,都担得起中国科技突围的“利刃”。

2025年6月24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调研

从单谷独奏到五谷协同

科技创新先行、现代产业引领,是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题中之义。“五谷”,当作先行。

“五谷”,散落于武汉的两江四岸,但不能单打独奏。

武汉的长江江面上,有11座跨江大桥。“五谷”,跨江跃河,双向奔赴。

2021年7月,王忠林赴车谷调研。当时,中国汽车正遭遇芯片“卡脖子”;三十而立的车谷,正面临新能源转型的大考。如何破局?王忠林给出关键的四个字:“立足自身”。但这个“自身”,不是狭隘的车谷自身,而是——科教大省湖北。

此次调研的两个月后,位于车谷的东风公司与位于光谷的中国信科宣布牵手合作,联合44家合作伙伴,共建汽车芯片联合实验室,推进车规级MCU芯片在武汉落地布局。目前,双方共同研发的国内首颗高性能MCU芯片已进入第三次流片,取得50余项发明专利,建立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预计明年正式上市。

中国首颗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MCU芯片 DF30

“设计在光谷、智造在车谷”的闭环生态,开始复制到新一代汽车制造的各个技术环节。光谷造的红外传感器、人形机器人、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技术等,不断改造车谷汽车的智能化基因。去年,双谷联手推动15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总金额31.27亿元。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达了对湖北的看好:“湖北依托其在汽车、光电子等产业领域的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

“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

光与车的结合,让“萝卜快跑”应运而生。现在,“萝卜”在武汉的服务辐射面积约三千平方公里,触达人口超770万,开放里程和区域数量保持全国第一,成为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区。武汉成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城”。

光与车的结合,正带动湖北汽车产业加速迈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时代。今年1-5月,东风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1.8万辆。其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代表岚图汽车销售56128辆,同比增长85%。

“双谷联动”的示范下,光谷、车谷、星谷、网谷、药谷的“五谷协同”日益频繁,释放出几何级增长动能。光谷赋能星谷,全球首款北斗优先全频点高精度芯片,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装上“千里眼”;高精度星载铷原子钟,以每天计时误差不超过百亿分之三秒精度,担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心脏”;网谷护航车谷,天融信车联网安全防护体系,为45.3万辆车谷造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网络漏洞提前预警和防止攻击;星谷联动网谷,航天科工“行云工程”卫星星座为网安数据传输提供天基保障,网安技术则守护商业航天测控系统安全;药谷借势光谷,光谷生物城依托光电技术突破内窥镜成像瓶颈,心肌旋切设备达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初,武汉市发布《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高标准建设东湖科学城,推动光谷、车谷、网谷、星谷、药谷协同创新,加快建设武汉长江新区科创港,促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协同发展。”

武汉“五谷”布局是对“多极支撑、生态共生”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践,为中国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了新范式。在邹薇看来,“五谷”紧扣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传统产业蝶变升级的理念。这一布局不仅是武汉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参与全球高科技竞争的区域性战略支点。

从五谷登峰到五谷丰登

环顾国内一线城市,能在单一城市内布局五大科技谷,覆盖如此广泛的科技领域、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实为罕见。

得益于五年前极具战略远见的宏阔布局——五大科技谷,时刻精准捕捉全球科技变革趋势,勇登高峰,以科技创新引领高科技产业崛起。

如今,“五谷”聚集,正从产业“登峰”迈向产值“丰登”,推动武汉工业倍增,在2027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速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传统产业蝶变升级,在2030年力争经济总量达到9万亿元左右,基本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这样评价“五谷丰登”:“实际上是在国家的战略、国家的使命和国家的重大任务的基础上,推动武汉的原始创新、产业创新和协同创新,带动整个湖北的发展、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带动整个中部地区崛起。”

高能级城市全球竞逐的本质,是要素配置能力与创新生态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湖北,念兹在兹的是“科技创新要摒弃幻想靠自己”。武汉的“五谷丰登”,不仅是地域性的产业布局,更饱含了一座城市争夺全球科技创新话语权的雄心。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武汉以“五谷丰登”之势,生动诠释了高能级城市进化的核心要义,那就是——唯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