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面看不到垃圾,泊船听不到噪音,加油闻不到气味。”这是近日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走进三峡库区,开展环境状况专题调研的几点感受。
这种视觉、听觉和嗅觉感观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库区坝首第一县——秭归县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不遗余力,是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宜昌生态建设的重要成果。
从支流到干流 持续监督不松懈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当前,三峡区域仍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三峡大坝在宜昌,保护一库清水向东流,成为市委领导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市人大常委会监督的重点。
大气治理、垃圾处理、水污染治理、船舶污染防治、库岸消落带生态修复……任何一个方面稍有疏忽,就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去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环保联合执法组,赴兴山、夷陵、枝江等地,开展了长江支流——香溪河、沮漳河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
这些年,市人大常委会对长江沿线小流域治理的监督一刻也没有放松。
2013年,通过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将城区部分山体水域绿地纳入永久性保护范围,对城区2处水域实施了永久性保护。2015年,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强城区生态保护的决定》,在全国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其中水环境质量红线,对水涵养区开发进行了严格限制。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陆续将长江支流——宜昌运河、黄柏河、柏临河、卷桥河、沙河的河道景观整治纳入人大监督工作计划。同时,大力推进生态保护立法工作,去年制定了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宜昌市城区重点绿地保护条例》,今年又启动了《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将长江生态保护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审查财政预算和监督预算执行时,督促市政府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对代表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进行跟踪督办,坚持一抓到底,直至问题解决,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从岸上到船上 科学治理破难题
在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中,长期以来,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岸上”,却忽视了长江中一个个流动的污染源,船舶污染已成为库区水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三峡大坝建成后,过往船舶需排队通过三峡五级船闸。据国网秭归供电公司客服营销部主任李兴衡介绍,茅坪镇松树坳村沙湾待闸锚地日均停靠60艘千吨级船舶,遇船闸检修、大雾等恶劣天气,最高达300多艘,少则三四天,多则一个星期。
这些船舶在库区停靠期间,使用大量柴油发电,可以说每艘船舶就是一个移动的烟囱,既造成噪声、大气污染,又浪费能源。(下转第六版)
从2015年开始,秭归县积极探索“以电代油”岸电工程,在沙湾待闸锚地新建3个配台电区,安装自助式接电箱20台,可同时为80艘船舶接入电源,全面推广岸电“一卡通”自助消费模式。
“以电代油”岸电工程,就是通过有效利用码头现有设施资源,安装高压接电箱,经过变压、变频,将输入供电转化为满足船只需求的电源。船舶靠岸后,将燃油发电改为港口供电,实现零排放,消除噪音污染。村民杜国文说,以前村里24小时都能听到隆隆的发电机噪声,一家老小都被吵得难受,现在岸电建成后,还了松树坳村原有的安宁。
数据显示,沙湾锚地岸电仅2016年就为过往临时停靠船舶供电15.9万千瓦时,替代燃油556吨,减排一氧化碳1吨,硫化物2.65吨,氮氧化物1.69吨。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康年在调研座谈会上提出,秭归县要积极争取三峡海事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确保岸电正常运行,同时优化自身服务,提高岸电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锚地不再有噪音、船头不再有黑烟、江面不再有油污。
市人大城环委委员、秭归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尤庆虎则建议,加强三峡库区环境立法与监督,制定专门的船舶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过境船舶污染进行统筹规划管理。
秭归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从2017年开始,连续五年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报告,不断督促县政府加大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从治污到治贫 政绩融在清水里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宜昌重新定义二者关系,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及时启动三峡区域生态治理“宜昌试验”。
“少挖山、慎砍树、禁填水”是宜昌对周边环境的承诺。在三峡库区,为给正在建设的香溪长江公路大桥让路,需要避让迁建14座输变电铁塔,“宁弯两里路、不砍一棵树”,原本3.6公里的线路,硬是绕行了12公里。
秭归县把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产业转型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商贸物流,走出一条“治污—治贫—致富”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提起造纸工业,人们自然会想到锅炉冒烟、污水横流的场面。市人大常委会环保调研组来到三峡库区金民纤维材料公司,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企业歇业5个月进行环保整改,淘汰燃煤锅炉,用上燃气锅炉,淘汰原脱墨制浆生产工艺,采用高档商品浆板为主要原辅材料,生产高档无碳复写纸,不仅环保达到标准,产品销售供不应求,实现了“双赢”。
在中石化秭归桔颂加油站,前来加油的车辆络绎不绝,空气中却闻不到汽油的味道。公司经理吴学军介绍说,这是湖北省首批实施“油气回收”改造的加油站,去年投入200多万元对14个加油站的油泵、加油机、加油枪实施改造,将卸油产生的油气进行一次回收,加油产生的散落油气进行二次回收,有效防治大气污染,还可回收再利用。
随后,调研组从秭归县城逆水而上,前往归州镇。沿途察看生态环境保护和三峡水库清漂情况。“青山绿水美如画,江面望不见垃圾。”秭归县环保局局长许雷坦言:“为了一库清水,我们下了硬功夫。”
作为三峡库区清漂的“最后一道防线”,秭归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卢辉要求各个部门树立“把政绩融在清水里,把丰碑铸在青山上”的理念,明确由县环保局负责长江干流清理,乡镇负责库区支流的清理工作,每年投入清漂船只达6500船次,人工达1.6万人次,年均打捞漂浮物2万立方米左右,全部送到华新水泥秭归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成为企业原材料。
“全面禁止江、河、湖、库水面网箱养殖,大力恢复库区植被,种植多层次保护林带,推进小流域治理保障水土不流失……”翻开市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的宜昌“十三五”规划纲要,一批生态守护和生态修复的新项目、新探索,正在由蓝图变成现实。(三峡日报 通讯员 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