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政协委员建言长江大保护侧记

2017-07-06 06:41  

保护一江清水 造福一方百姓

委员测量水体温度。 本报通讯员 周绍山 摄

地处长江中上游的宜昌既是长江的受益者,更是义不容辞的保护者。

当前,以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大保护战略,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最紧迫和重大的任务。怎样才是大保护?6月30日,市政协召开六届三次常委会,围绕“综合治理水污染、促进长江大保护”建言献策、出智出力。

市政协主席宋文豹说,要最大力度凝聚绿色共识,坚定不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走生态优先之路、绿色发展之路。

产业治水 倒逼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长江的水量水质对宜昌乃至全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水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缓。”5月17日,市政协主席宋文豹带领第一调研组在夷陵区调研综合治理水污染工作时,再次强调。

在前期调研中,市政协总结出我市水源污染的几大主要问题。其中,涉磷工矿企业排放问题排在首位,工业排放成为流域的主要污染源。

调查发现,磷矿企业主要聚集于黄柏河流域,受投入和场地限制,处理矿井水的沉淀池普遍达不到环保要求,沉淀处理效果不明显,采选矿生产作业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建议制定出台全市化工产业发展负面清单,严格禁止在沿长江1 公里范围内对过剩产能再上新项目。”市政协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廖忠民建议,要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快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在对磷化工产能只减不增、严格限制污染项目准入的基础上,对现有化工园区实行重新规划定位,对化工企业实施全面升级改造,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在降低污染排放量和强度的同时,力争通过技术改造,减轻化工产业对环境的压力。

作为磷矿开发者,宜昌龙洞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叶明米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重污染、高耗能企业的监管、执法力度,对沿河两岸低端污染企业的数量、分布、技术改造等相关情况要进行全面排查,该淘汰的坚决淘汰。

生态治水 促进岸线资源集约利用

宜昌处于三峡库区,长期以来,库区周边民众保持着“靠水吃水”的生活状态,养殖业仍是库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但受养殖技术、水平和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养殖业对流域水体的污染日益凸显。

自我市开展三峡库区网箱取缔工作以来,大量网箱得到拆除,清江也得以日益回复昔日的清亮。

5月17日,市政协副主席黄惠宁带领第二调研组实地查看清江高坝洲库区网箱拆除和养殖污染防治情况,找到了存在的困境与问题:养殖户转行、转产面临困难。大量小规格杂鱼和鱼苗销售十分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网箱的拆除进度。

与此同时,市政协副主席谭业明带队的第五调研组在对香溪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进行调研时发现,区域畜禽养殖大多采用分散的散户经营,畜禽养殖粪便未安置妥善处理设施,在饲养过程中直接排放到自然界,很大一部分随降雨径流直接入河,对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对此,不少委员认为,要加快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大力支持养殖户转产转型发展,完善落实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以疏堵结合的方式,彻底解决流域养殖污染水体的问题。

鉴于不少饮用水源保护区产业发展难,工厂不能办,农民发展种养业也受到环保严格限制,水源地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明显影响,民盟市委会提出,市政府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基金,专项用于水源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改善。

除了政策引导,委员王芹提出推广生态养殖,积极探索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大力推广 “户用蓄粪池+田头调节池+大田利用”模式,强化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

委员舒坤认为开展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也是一条科学的治理之策。经过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可用作饲料、食用菌培养料等,不失为一条高效利用废物废渣的有效途径。

科学治水 形成社会共治良好氛围

“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做好水污染治理工作。”委员黄恩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宜昌人,看到水污染让绿色发展的红利消失,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宜昌应当把握新形势、新机遇,把发展旅游度假和农业作为新的起点,坚决与任何有悖绿色发展的动作说不。

治水不易,巩固更难。调研发现,除了主要水源区,我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难度大,也成为治理水污染的一大瓶颈。此外,沿岸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也对河流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影响。

对此,市政协提出,要科学治水,建立管、调、治一体化工作机制,整合目前“市级河湖长制办公室”“市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成立 “宜昌市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建立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同时,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强度进行统一评估,根据每条河流的生态现状,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进行调整和完善。

委员艾长征建议,要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庄绿化、清洁农田建设和河道生态修复,消除农村沟渠、坑塘黑臭水体,减少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委员姜媛表示,要创新思维,融入“互联网+”,借助移动互联平台,鼓励公众对黑臭水体治理对象、治理进程和治理效果的监督管理,在监督政府加快治理进度的同时,有效避免治理后的水体反弹,保持治理效果,让每个人都成为治水护水的倡导者、参与者、监督者,构建人人参与、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三峡日报 记者王莹)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