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不占优,人才引进受阻;发展任务重,人才供需失衡;岗位不适应,人才栖身不适……近年来,秭归人才工作苦寻破题路径,创新实施“人才储备开发计划”,成功引来“凤凰”栖“梧桐”。
整合编制,统筹使用,打破人才使用瓶颈
编制供需矛盾,是困扰秭归人才工作的“瓶颈”,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秭归通过实施“人才储备开发计划”,建立县人才储备开发中心,在全县编制管理框架内整合事业编制70个,统筹使用。
引进对象由人才储备开发中心统筹调派,用人单位具体使用。中心结合用人单位工作需求、现有人员结构以及人才专业特点,根据组织、编办、人社三家会审的意见提出派驻方案建议,经组织部长办公会审议,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后,派驻到各具体用人单位。
双向管理,科学调配,破解人岗不适矛盾
秭归县人才储备开发中心建立后,对引进对象实行双向管理。中心负责引进对象的人事、编制、工资等各项统计、年报上报工作和经费预算、人事等相关手续。用人单位则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负责派驻人员的转正定级、工资晋升、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补贴调整等申报工作,并负责派驻人员的教育培训、奖惩、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
引进对象在初次派驻到单位后,人才储备开发中心还将对人才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关注,通过工作表现发现人才特质、发掘人才潜能。结合中心掌握情况、用人单位意见和人才个人意愿,在人事编制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可变更人才派驻工作单位,将人才安排到更利于其特长发挥、才华施展、潜能激发的岗位,以此来解决人岗不相适的矛盾。
同时,赋予人才岗位晋升优先权,在专业性较强的部门职位空缺时,视引进人才条件优先提拔使用,不断改善班子专业结构。
拿出资金,给出政策,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面对人才引进困境,秭归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人才公寓288套,并配齐基本生活设施,加装人脸指纹门禁系统,入住青年人才220人。成立秭归县“人才之家”服务中心,收储商品住房218套,完善人才购房保障政策,符合条件的人才可按成本价购买,目前已有134人购房,均价2533元,低于周边楼盘价格近千元,以人才之家凝聚人才之力。
秭归还每年投资20多万元,通过建设年轻干部公寓,免费为乡镇青年干部在县城办事提供食宿,营造家的温暖。
生活问题解决了,还需提高政治待遇。秭归将引进对象作为全县后备干部群体培养管理,与县内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一样,享有调配、交流、培训、提拔等相关待遇。
据了解,秭归县自“人才储备开发计划”实施以来,已储备全日制一本及以上学历人才81人,其中985、211高校毕业研究生10人;985、211高校毕业本科生15人;普通一本高校毕业研究生29人;普通一本高校毕业本科生27人。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赵万华介绍说,中心用编,单位用人,在编制控额内机动调整的管理模式有效化解了编制刚性约束与人才硬性需求的矛盾。“人才储备开发计划”将始终贯彻人人能成才、人人尽其才的人才资源开发导向,最终实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的。(三峡日报 通讯员 肖鹏程 向风雅 记者 高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