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经济“年中答卷”已经交出,“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来之不易。它是上半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压力传导,全线出击、全面发力,落实快、见效快,实招多、项目多,转动能、转方式而取得的。
奋力书写的答卷,拼搏铸就的态势,需要辩证看待、冷静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高度警醒、保持清醒,坚定信心、加压奋进,全力“赛”好今年的下半场。
“稳中向好”稳在哪里?稳在基本面上: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均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在全省位次环比前进两位。稳在产业支撑上:工业方面,41个行业中有31个增加值保持增长,150家重点企业中116家产值保持增长,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超五成;三产方面,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24.7%,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4.8%。稳在要素供给上:存贷款余额比年初分别增长11.5%、9.5%,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9.6%;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均有增长。稳在民生保障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均高于经济增速;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的七成,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低位。
“稳中向好”好在何处?主要指标回升转正: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回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幅从3月起由负转正。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增速快于经济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61.5%。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均为增长,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大幅下降,工业度电产值同比提高。此外,新的动能加快蓄积,改革红利加快释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2%,新取消行政审批项目41项、下放10项、调整9项,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限由134个工作日缩短为69个工作日。
“稳中向好”之外,更要直面“稳”中“四忧”。经济下行之忧:部分指标增幅较去年同期出现回落,有的指标增幅低于全年计划、低于个别兄弟城市。后劲不足之忧:全市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减少,工业投资增幅同比回落,新签约工业项目占比不足四成,民间投资增幅同比下降。实体经济之忧: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传统产业占比仍在60%以上,新经济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块头还是太小,尚不足以支撑发展大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转型阵痛之忧:在长江“共抓大保护”背景下,全市一批化工项目受到影响,部分化工园区和企业环保、安全、消防设施等亟需提档升级。
解“忧”、维“稳”、扩“好”、求“进”,宜昌需要紧紧抓住难得的重大机遇和积极利用新增利好因素。全球经济趋暖、全国经济向好、全省全市经济回升的大势下,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等启动实施,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一批重大事项上升为国家战略,宜昌被定位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省委省政府对“一主两副”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峡临空经济区总体方案》获省政府批复,自贸片区挂牌运行,宜昌与央企、省属国企签署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宜昌页岩气勘查开发潜力巨大……这些都有利于宜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才报“成绩”,又上“赛道”。只要全市上下坚定转型跨越的信心决心,各地各部门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加压奋进、比学赶超,就一定能够继续巩固“稳中向好”态势,持续改善经济工作质效,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三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