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纪实

2017-10-27 09:38  

养老至享老 从梦想照进现实——我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9月29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了《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科学定位了政府、社会、家庭的责任,明确规定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关爱的原则,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老年人优待力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加强规划和养老设施的建设改造,变“养老”为“享老”,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要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引导老年人树立终身发展理念,积极面对老年生活,参与社会发展,实现老有所为。

与1999年颁布施行的《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相比,《实施办法》补充调整了社会保障和社会优待章节,比如独生子女每年可陪护患病父母10天,廉租房公租房优先考虑老年人家庭,鼓励高校向老人免费开放网络课程,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全方位保障老年人权益。

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

老年民生,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不断健全机制,落实政策,多办实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

亚行官员内村弘子(中)、安德鲁(右二)实地查看亚行贷款宜昌养老综合服务示范项目选址情况

我市老龄化形势严峻,挑战与机遇并存

2016年底,全市常住人口413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到8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3%。预计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超过95万人。高龄、失能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等方面的任务更加繁重。

与此同时,我市也迎来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等提出明确要求,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上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提出更高要求;宜昌被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42个地区之一;我市获得1.5亿美元亚行养老综合服务示范项目贷款及0.5亿美元亚行养老综合服务PPP示范项目贷款,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我市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健全全社会参与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保证城乡社区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难有人帮。

伍家岗区共和村村民正在村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康复室进行锻炼

社会养老保障、服务和医疗体系不断完善

习总书记强调,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来应对。

我市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十二五”期间,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13个县市区参保缴费率达99.98%,60岁以上人员养老金发放率100%,全市社会保险参保率居全省前列。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宜昌市城区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宜昌城区高龄老人购买“保险”实施方案》等文件。发放城区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和营运补贴共391万元,支持养老机构购买责任险和老人意外伤害险,对分散居住的27189名特困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共发放补贴2200多万元。全面实施了15个公办城市福利机构基础设施的改扩建,新增床位2053张,基本满足了城市“三无”对象自愿条件下的集中供养需求。在城市和城镇初步构建起了社会化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我市争取到亚行贷款养老综合服务及PPP示范项目,投资25.28亿元(其中亚行贷款2亿美元),将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城乡全覆盖”的社会化综合养老服务体系,以高龄、失智、失能、半失能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新建各类养老服务设施36个,新增床位3000张,建成后,全市养老服务质量将全域提升,中国未来的养老模式将在宜昌诞生。

城乡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优化。近年来,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1.7万人。全市参加新农合的人数达到了250.6万人,参合率达到99.5%。我市各级医疗卫生部门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健康需求,开设老年病专科门诊,并大力发展社区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目前,我市提供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有31个,为全市41.80万名老年人建立了专门的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98%。

我市开展“爱佑夕阳·帮我回家”活动,免费为老人制作微信黄胸牌

老年人权益保障明显增强,维权通道更加畅通

近年来,全市共为老年人免费办理老年人优待证8万多张。65岁以上老年人可免费乘坐(含空调车全免费)的公交线路达到45条近700台公交车。老年优待卡刷卡量累计达1.1亿次。

全市51所旅游文化场所对6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了半价或免费门票优待。从2012年7月开始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2013年1月实现了全覆盖。截至今年6月,全市在册领取高龄津贴的的老人已达10.9万人,半年发放金额达到3220万元。今年,我市为宜昌城区18597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明年将会为城区所有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全市72家医疗机构全部落实了对老年人优先优惠服务,对70岁以上老年人免收挂号费。对单独居住的老年人安装有线电视、天然气的安装费给予30%的优惠照顾得到落实。

“互联网+”为老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从2013年9月1日开始,我市老年人优待证的办理率先在全省实行免费办理并实行网格化管理,城区老年人办理老年人优待证,再无需东奔西跑,只需在家坐等上门服务。2014年12月,我市城区高龄津贴开始实行网格化管理,利用宜昌大数据高龄津贴预警系统进行精准管理,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申报高龄津贴。2016年,在全省首创“爱佑夕阳·帮我回家”微信黄胸牌助老活动,为宜昌城区2万多名高龄老人免费配发微信黄胸牌,建立全省首个老年人防走失系统。

近年来,我市大力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国家、省惠老政策法规,市县相继出台了各类惠老政策文件,探索建立老年人依法维权的途径。

老年人在权益受到损害时,社区及基层司法组织及时介入调解并指导老人维权,对情况严重的通知公安介入,并按照规定联系法律援助机构及时跟进,对涉及老年人赡养、暴力伤害等问题则放宽法律援助的条件,用网上法律援助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接受老年人的电话和网络法律援助申请。为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根据相关规定开辟绿色通道,对涉老案件及时立案审理,优先执行,并按规定减免相关费用,用法律为老年人筑起权益保障的坚实“屏障”。

全市各类老年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推进敬老文化建设,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我市把弘扬敬老、爱老、养老、助老传统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积极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敬老、爱老、养老、助老文化,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向加强人们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向同时注重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转变。

广泛开展“敬老月”活动。今年10月是我国第8个“敬老月”,10月28日是我国第5个法定老年节,我市印发《关于深入开展2017年全市“敬老月”活动的通知》,全市上下将围绕“关爱老年人、欢庆十九大”这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敬老月”活动。

扎实推进全国“敬老文明号”、“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和我省“敬老模范集体”创建评选活动。最大限度地整合政府和社会多方面力量,让老年人在政务服务、卫生健康、交通出行、商业服务、文体休闲、维权服务等方面享受优待。

学习宣传全国“敬老文明号”、湖北省首届“敬老模范集体”、敬老爱老助老模范、敬老好儿女、敬老好家庭、“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塑造向上、向善、向好的时代新风。

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全市有各类老年大学(学校)14所,在校学员2.8万名。基层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84%,其中城镇达到100%。老年体育人口达到70%。大力发展我市老年社团组织。现有注册老年专业社团组织40多个,会员1万多人。市老龄办联合市老科协开展的“银龄行动”,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分别在秭归、宜都、长阳、伍家岗、点军、五峰等地开展了以服务三农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援助活动,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年春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各级老龄、文化、体育部门都会组织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三峡日报 记者 肖敏 雷春桃,通讯员 郑妮)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