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峰岩“三在”聚力促脱贫 打造乡亲们离不开的基层党支部

2017-11-17 07:04  

编者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峰岩村被称为“红色峰岩”——红六军第五十师曾扎营于此,1930年长阳秋木园苏维埃政府诞生于此,100多名峰岩儿女追随贺龙元帅闹革命。

宜昌市委要求“让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让群众生活在集体中、让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长阳峰岩村落细落实“三在”工程,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呈现出“支部凝聚民心、百姓紧跟党走”新气象,并于去年在全市重点贫困村中首批出列。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峰岩村,探究其以“党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脱贫路径,助力全市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员王朝元(右三)在向茶农介绍冬季的茶园管理经验 记者 王昌明 摄

11月15日上午,长阳都镇湾镇峰岩村党员示范户王朝元在自家茶园里开“屋场会”,给乡亲们传授茶园冬季病虫害防治技术。“现在党员不再自顾自儿,而是回到了我们中间,主动解决我们的需求。”茶农王定全说。

村在“边边上”、路在“悬崖上”、田在“岩皮上”、屋在“吊坎上”,成为峰岩村深度贫困的真实写照,建档立卡贫困户220户641人。市委提出“让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让群众生活在集体中、让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新要求后,村党支部结合脱贫攻坚落细落实“三在”工程,创造性推行“支部主导、党员主事、群众主干、企业主推”的“四主”脱贫攻坚模式,着力打造乡亲们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的党支部。

怎么让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该村推行“两委”班子成员积分制管理,所有党员肖像贴起来、党徽戴起来、党员主事示范区牌子挂起来,把党旗插到田间地头。“在家带头致富,在村为民服务”。去年,班子成员平均出勤300多天。

为破解“吃水难”,村党支部书记张济平带领5名党员群众成立“找水敢死队”,坐着简易的土箩筐,舍命滑降到80余米深的“天坑”找水,并从侧面打通了一条长80多米的引水隧洞,全村千百年“看天吃水”成为历史。近年来,全村党员干部 发扬“钉钉子”精神,让村民走上了通畅路、用上了安全电、接通了手机信号。

“让群众生活在集体中,有归属感。”村第一书记覃玉红等党员干部带着贫困户走出去“开眼界”,看产业发展、看村庄环境、看精神风貌,回来召集村民分片开屋场会,讲发展思路、讲精准扶贫政策、讲农业生产技术。最初,群众“请不动”,现在,一带十,十带百,五六百人“坐不下”。先富起来的村民陈家鹏自费6000多元购买全套音响设备,送到朱家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晴天带乡亲们跳广场舞,雨天放红色电影、宣讲政策,“等脱贫”的乡亲们坐不住了,撸起袖子跟着“干脱贫”。

让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干事有决心、为民无私心、群众中间深扎根”成为村“两委”班子的座右铭。34岁的入党积极分子倪晓虎是外村人,被峰岩村干事创业的激情感动,今年3月在峰岩村投资200余万元成立博远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生态“跑跑猪”基地,与120个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本村能人曹传刚,投资250万元建茶厂,成立大水泉茶叶专业合作社,为68户贫困茶农提供肥料和技术指导,每亩增收800元……

“抓党建其乐无穷,抓好党建威力无穷”,都镇湾镇党委书记王锐体会颇深。继去年实现整体脱贫出列后,峰岩村今年又成立了羊肚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惠及56户贫困户;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10万余千瓦时;贫困户胡维毛的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贫困户养鸡2000只,户增收5000元。(三峡日报 记者梁剑、李鹏飞,通讯员杜强)

三峡微评

真“在”才会“离不开”

宜昌市委“三在”要求,着眼于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血肉联系、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转型跨越。对农村脱贫攻坚,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让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就应在导向上、机制上、办法上使党员身心“回归群众”,本领能满足群众的需要,使群众“产业上离不开”。

让群众生活在集体中。应在阵地、载体、活动等方面“唤回”群众,让群众看到希望、尝到甜头、有获得感,如此才愿意过“集体生活”,有集体观念,做到“生活上离不开”。

让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以实实在在的经济壮大、村容改变、脱贫成效,使群众看到党组织的战斗力、行动力、带富带强的能力,做到“感情上离不开”,一辈子跟党走。(三峡日报 玉林)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