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力推进“面对面、听期盼”大走访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建设中,宜昌市始终着眼于点点滴滴解决群众需求。连续9个多月来,该市数十个专班,深入社区、街道、乡村、企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37条,解决实际问题837个。解决群众问题成绩突出,宜昌市住建委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群众身边的事,看似小事,那可是“天大的小事”,要以绣花功夫,一点一滴地办好。
进村居,回应民生关切
6月的一天,宜昌市住建委走访组来到城区云集街道山庄路社区,询问居民的生活情况。在此生活了25年的居民罗蓉说:“别的都还好,就是‘垃圾山’讨人嫌。”原来,社区有一处近1000平方米的陈年垃圾堆,长年累月臭气熏天,周边200多户人家平时都不敢开窗,不少居民被迫搬走。
得知这一情况,宜昌市住建委主任张毅,三次到该小区调研。社区居委会主任王雪梅说:“社区想治理,没有钱,有心无力啊。”张毅当场表态:“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尽快解决。”不久,市住建委协调6家爱心企业,捐款捐物,挖走20多卡车垃圾。垃圾清空后,又平整场地,建起停车场。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为群众办事到不到位,检验标准就是看群众满不满意。”宜昌市副市长卢军说,通过大走访活动,带来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城区西陵二路快速路正在施工,现场诸多细节,无不彰显人性化关怀:为不让市民绕行,他们搭建便民通道;为避免行人误撞或擦伤,他们在门洞两侧硬质混凝土上,包裹上红毯软垫。
大走访走进老旧小区时,发现室外环境设计标准低,无物业管理,环境脏乱差,决定对城区老旧小区公共室外部分进行改造,284个现有老旧住宅小区8万余户居民受益。城区“断头路”影响交通,他们组织精兵强将成立“畅通办”,邀市民建言献策,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疏通工作。
访企业,营造发展气场
宜昌提出,服务企业发展,推动产业振兴,不能光坐在办公室里谋划,要落实在脚板上、厂房里、调研中。
今年初,秭归走访专班走访企业时,多家建筑企业反映,建筑工人工伤保险高,企业负担重。专题调研后,他们对以项目为单位参保的适当降低费率,并根据年度工伤发生情况与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实行浮动费率,降低企业负担。
这一改革很快在宜昌全市推广,成为全国率先推行的浮动费率试点。他们将宜昌城区诚信等级为A级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纳入试点单位,最高降低费率50%。宜昌广盛建设集团负责人评价:“这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也规范了行业秩序。”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支持宜昌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企业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借助“面对面,听期盼”大走访活动,振兴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很快促成了宜昌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会的召开,300多名企业代表齐聚长阳现场,观摩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铺道路、修花坛。宜昌市政府及时出台《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拟定了用地保障、容积率奖励、财税优惠、金融支持等一揽子政策。目前,该市装配式建筑产业蓬勃发展,在建面积18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从无到有,这种新型市场如沐春风。
该市实施的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其经验被写入《湖北省标准化工作》白皮书。
护山水,释放生态红利
“没想到以前垃圾遍地的臭水沟,现在绿树成荫、野鸭成群。”初秋时节,宜昌市民陈娟和丈夫来到运河公园,悠闲散步。始建于1958年的宜昌运河,是陪伴当地人成长的母亲河。经过半个世纪沧桑变化,昔日清澈的运河,变黑发臭。附近居民怨声载道,投诉不断。
响应居民关切,宜昌将运河综合整治列为重点工程。经过不懈努力,运河水质由原来的三类上升为二类,建成“一线穿六园”的亲水休闲景观和健身绿色步道,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市住建委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戴大荣说:“运河整治并不容易,光迁坟就有1000多座,大走访推动了添绿行动多点发力。”
今年以来,宜昌已实施园林景观项目25个,建设城市绿道逾100公里,开工建设海绵城市面积7.2平方公里。未来五年,还将建30个城市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超过12平方米,市民走出家门,300米见绿,500米进园。
在农村,宜昌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头号工程,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80%,夷陵区入选全国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远安85%的村庄完成了村庄环境整治,嫘祖镇金桥村等四个村庄获“全国宜居示范村庄”称号。(记者 唐宜贵 吴擒虎 通讯员 江伟 原载11月24日《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