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传喜讯,十九大精神到农村,山舞水笑人欢腾。十九大精神就是好,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内容全面多周到。社会主义思想放光芒,新时代马列新篇章,叫我怎么不歌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牢记使命为人民,党和人民心连心……”
连日来,由民间艺人自编创作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薅草锣鼓”歌“十九大精神到农村”在田间地头广泛传唱。歌本唱词包括歌唱十九大、十九大精神到山乡等内容,由当地非遗传承人以“薅草锣鼓”歌调的形式进行传唱,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向了基层、推向了一线,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
“薅草锣鼓”属民歌范畴,其清晰的传承谱系已有250余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分乡镇存有“薅草锣鼓”班子118个,会打会唱者近千人、演技较高者百余人。
民间艺人自编“薅草锣鼓”唱词宣传十九大精神
这是宜昌数千年文化历史长卷中的一页。湖北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这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嫘祖,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中华民族团结和平使者、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故里。在这里,还有夷陵古战场、十里长坂坡、峡江黄陵庙等文化遗迹留存,巴山舞、土家吊脚楼、峡江号子等,与雄伟壮丽的三峡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向人们展开了宜昌数千年文化历史的巨卷。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中国共产党宜昌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要求,今后5年,是宜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加快建成长江中上游区域性文化中心。
如今,三度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宜昌,正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契机,深耕文化沃土,播撒文化传承之种,全面推进文化小康建设。文化甘霖泽润民心,文化宜昌滚滚而来。
让顶尖艺术提升百姓幸福感
这是秋日乐平里的一个普通清晨,已是89岁高龄的徐正端打开屈原庙里大厅的门锁,虔诚地点燃一炷香,开始轻拂慢抹为洁白的屈原塑像除尘……悠悠香烟是缕缕诗意情丝,敬仰诗祖之情融化在擦拭的每一个瞬间。
端午文化节祭祀屈原
一间简陋的小屋,一张床铺,一柜子书,徐正端日复一日地在屈原庙里守护了29年——扫庙、除尘、焚香,然后读书、写字、接待游客。“我不是守庙,我陪伴守护的是屈原伟大诗魂。”
是的,奇山秀水养育的宜昌儿女,和徐正端一样,守护着汉语诗歌的源头,传承着诗歌鼻祖的精神,彰显着山水之城的气质。
走进乐平里,往事越千年。诗人屈原以其卓然的才情,将斑斓的色彩、诡谲的意想、雄奇的思索和苍茫的忧思融合在一起,发掘出一条浪漫主义的长河,给千百年来的华夏文坛以丰盈的滋养。宜昌作为中国汉语诗歌的源头,当之无愧!
“一卷离骚惊万代,千秋汩水照流年”,自屈原之后,宜昌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朝圣之地”,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陆游、文天祥等名家写下了5000多首吟诵三峡、宜昌、屈原的华美篇章。
本世纪以来,众多著名的中国诗人如余光中、郑愁予、流沙河、舒婷、王家新等,纷纷驻足宜昌,致敬屈原,致敬诗歌,为千年诗城带来鲜活的诗意和灵感。
在当代,宜昌本土作家更是不甘落后,涌现出了工人诗人黄声笑、农民诗人习久兰等一批在国内文坛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在现有的500多名宜昌市级作协会员中,创作或发表过诗歌的会员就有200多位。他们用作品为宜昌留下了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诗人屈原最忠实的传承者。
秭归县城归州街头,一块巨石摆放在这里已经13年。石上“中国诗歌万里行纪念石”十个金光大字,依然熠熠生辉,每个字都透着庄重、透着灵动、透着诗歌的雄风。
中国诗歌节现场
“早在2000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在秭归诞生,从此中国诗歌开始了辉煌的历程。”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的话,至今让秭归县文联主席周凌云依然记忆犹新,心潮澎湃。
“因为你,我们认知秭归是诗的原乡;因为你,我们认知诗是人类心灵的原乡。”三次来宜昌的著名诗人萧萧以其原创诗歌《诗的原乡》表露心声。他说:“宜昌是华夏诗歌的源头。每次来都恍然觉得自己回到了故乡,感受到了心灵的沉静和空灵。”
“秋意浓浓夜色清、满城灯火透诗情、渔歌好对山歌唱、一峡流淌号子声。”在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开幕的前一天,宜昌本土诗人吴绪久在观看了彩排的整个过程之后大受感动,即兴为诗歌节作诗一首。
同吟宜昌诗歌情,共书诗城中国梦。今年,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在这里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和表演艺术家诵读、演唱古今诗歌名篇,“诗歌之城”宜昌,诗意飞扬,墨香润城。这是巴楚文化和中华诗歌艺术的完美邂逅,更是宜昌作为“屈原故里、诗歌故乡”的文化担当。
9月15日晚,来自全国顶尖的艺术家与“华夏琴英”的青年钢琴家们一起用恢弘的乐曲,古典的情怀,奏响了华夏琴英中国音协钢琴学会四周年暨第七届长江钢琴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钢琴之城”宜昌,琴韵悠扬、礼乐盛世。
第七届长江钢琴文化节现场
如今的宜昌,不仅有全国举办的诗歌节,政府举办的长江钢琴节、长江三峡旅游节、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也有汽车越野赛等社会力量举办的特色节会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不仅让宜昌市民观赏到高雅文化节目,还能近距离接触文化名家,得到艺术的指点和熏陶。
让文化精品增强百姓获得感
三峡大学退休教师胡坚,坚持创作诗歌达8年之久。在一次诗歌论坛上,他的诗歌作品得到在场专家学者的认真点评,让他受益匪浅。他说:“中国诗歌在宜昌举办,让我们这种‘草根’诗人有了新的收获。”
歌词朗诵
自2014年宜昌摘得“中国诗歌之城”桂冠以来,每年80多场大型诗歌活动精彩不断,近千个民间诗歌组织活力迸发,参与各类诗歌活动的群众10万余人,其中近两万群众坚持诗歌创作,在宜昌掀起了一股“人人爱诗歌,人人作诗歌”的热潮。
“这出《孙尚香》真是好,登上国家舞台都丝毫不逊色。”大型新编历史京剧《孙尚香》作为第二届宜昌艺术节展演剧目,在剧场正式首演,不少来听戏的专家、戏迷都忍不住为《孙尚香》鼓掌叫好。
一部《三国演义》,半部故事发生在湖北。宜昌,三国争雄主战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精品源自沃土,传承重在“带头人”。宜昌先后涌现了多位传统文化代表人物:巴楚文化优秀代表周立荣深入挖掘巴土文化的精髓,他创作的《巴土恋歌》《江河恋》分别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大奖;三国文化优秀代表汪国新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关公的忠义仁勇,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弘扬三国文化;“故事乡长”徐荣耀用一张“铁嘴”讲了52年故事,深受群众喜爱。
正是有这样一批优秀传承人,宜昌文化精品如雨后春笋。据悉,宜昌有《巴土恋歌》《江河恋》等10件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美酒喷喷香》《爱在山水间》等15件作品获全国“群星奖”,《土里巴人》《楚水巴山》2台大型舞台剧目获全国“文华大奖”和“文华大奖特别奖”。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宜昌选送的节目《敲起琴鼓劲逮逮》脱颖而出,斩获群星奖。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被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屈原传说、王昭君传说、长江号子、土家族撒叶儿嗬等19项独具宜昌特色的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宜昌更有省级非遗名录45项,市级非遗名录80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2人,省级非遗产传承人103人,市级非遗传承人444人,省级非遗示范基地2个,市级传承示范基地17个,数量位列湖北省同类城市首位。
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纪录片《记住乡愁》播出《归州:舍小家为大家》,以千年古镇归州镇厚重的历史风貌和唯美的建筑景观为载体,以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百万大移民”为核心,向观众展现了宜昌市秭归县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悠久的文化传承。
带着浓郁宜昌元素的史诗连续剧《宜昌保卫战》登陆央视档热播,收视率一直保持央视八套全时段榜首,将沉寂了半个世纪的宜昌抗战文化带到了世人面前。“长阳山歌”和“峡江号子”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央视大型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叮咯咙咚呛第二季》,极大程度地呈现了宜昌非遗文化的魅力。舞蹈《板凳龙》、独唱《峡江情歌》、京剧《红梅赞》等7个充满宜昌特色的群文精品节目在《群英汇》栏目上演,向全国人民展示宜昌群众文化发展成果。
秭归屈原艺术团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参与“荆楚文化走进加拿大——中国湖北端午文化展及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并举办专场文艺演出“龙舟飞歌”。2017年3月,宜昌作为少数市州级城市之一,参加文化部与央视合作举办的《群英汇》宜昌专场的录制,向全国推介宜昌群众文化发展成果。
一个又一个文化元素闪耀世界荧屏,成为宜昌文化魅力凸显的有力凭证。
以多元渠道为百姓谋福利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国斌说,“建设文化小康,首先要提升市民素养,铸城市之‘魂’。”
“自从社区有了图书室,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很多。”宜昌市西陵区果园路社区56岁的熊金华坐在自家阳台上,在初秋清风中惬意地翻看刚从社区图书室借来的书。她说,到社区图书室借书、看书已经成为一种休闲方式。
在宜昌,和熊阿姨一样,大多数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看到或借到自己喜欢的书。
今年,宜昌市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在全市首设30家社区分馆,实现全市图书资源共建共享,让更多市民切实享受到宜昌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硕果。
9月21日,宜昌市文化局在公众号“文化e家”上推送“一千张第二届宜昌艺术节‘群星奖’专场演出门票免费送”的信息,不到一天时间,这一千张门票被市民领完。
群众文艺汇演
今年7月,热爱文化艺术的市民再次收到了市政府发来的“礼包”;在市民卡上试发行文惠卡,市民缴费100元,就能享受财政500元补贴,可享受600元文化消费金额,用于观看惠民演出。
这是宜昌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文化惠民”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导向,构建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自2015年宜昌以中部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宜昌确立了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四维一体”改革创新为导向,通过构建两馆总分馆制、社会力量参与、群众需求反馈三大机制,文化e家、文化消费、文化联盟三大平台;“诗歌之城”“钢琴之城”“读书之城”三大品牌;全民阅读、特色文化社区、文化志愿服务三大载体,做到实践创新和顶层设计同步推进。宜昌,正以公共文化服务“四维一体”引领示范区创建。
设施网络不断健全。全市有一级图书馆7个,二级馆3个,三级馆1个,正在申报定级馆2个;全市有一级文化馆7个,二级馆7个;全市有博物馆18个。全市有11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市有1604个行政村和社区,1456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
文艺汇演
两年来,宜昌市县两级着力推进30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120亿元。今年上半年,宜昌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3.13亿元,利润9.9亿元,同比增长19.3%和8.2%。8月,宜昌新添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示范基地数量全省第二,千亿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宜昌还建立了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先进典型发布机制,坚持周推荐、月发布、季通报、年考核,一大批宜昌好人的事迹被挖掘出来。近3年来,先后举办各类身边好人巡讲巡演300多场次,300多万人次受到熏陶。
文化发展坚定不移,文化建设坚持推进,文化惠民坚守如一。可以断言: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推进,宜昌将以更高的文化自信、更强的文化实力、更新的文化姿态,成为荆楚文化一颗耀眼的明珠。(人民网 袁雪梅 胡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