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出台系列保障措施 推进飞地经济结出好果实

2018-01-05 07:18  

开栏语

迎着翩飞的瑞雪,怀揣对峡江的深情,湖北日报《宜昌观察》今天与您相见。

长江浩荡,捧出中上游一颗亮眼明珠;三峡壮美,将高峡平湖的美好唱遍世界;荆楚风起,省域副中心建设如日中天;峡江涌潮,一个现代化强市呼之欲出!

这里,五年崛起五大千亿产业;这里,全国文明城市花开三度;这里,产业绿色转型争分夺秒;这里,长江大保护吹绿万水千山……这里有数不尽的故事,讲给您听。

宜昌出台系列保障措施

推进飞地经济结出好果实

2017年11月14日,宜昌出台《关于统筹发展“飞地经济”促进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的要求,强化“大招商”、实施“大统筹”、发展“大飞地”。

宜昌13个县市区,平原县和山区县几乎各占一半。两类县市区经济水平差别大,山区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飞地经济”成了破解困局的金钥匙。

目前,兴山,五峰、远安、秭归等山区县均在尝试走出大山谋发展。五峰在枝江建设的民族工业园,去年1月至11月总产值21亿元,占五峰县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五峰收回70%的税收,总额达2300万元。

《实施意见》提出,全市共享招商信息,统一对外招商,鼓励招商进入“飞地经济”产业园;统筹各县市区各类生产要素,推动跨区域合作项目的落地;该市还对用地保障、税收分成、统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全市一盘棋,各有侧重。该市明确宜昌高新区重点承接并发展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宜都和枝江集聚发展精细化工等产业;鼓励其他县市区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合作发展特色产业。

完善用地保障。飞地经济项目原则上使用“飞入地”农用地转用指标。涉及占用耕地的耕地占补平衡,由“飞出地”负责。项目规划、征地拆迁安置、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由“飞入地”负责。项目用地价格由“飞出地”和“飞入地”协商确定。

明确税收分成模式。按适度倾斜“飞出地”的原则,由合作方协商确定飞地经济项目的税收分享税种和比例。税收由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征管,与“飞出地”税务机关实时共享税收征收入库信息。财政部门按体制进行财力结算。

按比例计入统计数据。飞地经济项目的常规统计调查,按现行统计制度和口径进行统计、核算和发布,实行属地管理。在宜昌市内考核时,项目产生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经济指标,按税费分享比例分别计入“飞出地”和“飞入地”。

此外,“飞地经济”项目的安全生产、环境质量监管、社会保障等社会事务管理,实行属地管理。节能减排降碳等考核指标,由“飞出地”和“飞入地”协商确定、共同分担。(湖北日报记者吴擒虎)

打破区划约束跳出大山谋发展

兴山飞地经济“飞”得更高

图为: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全景。(视界网 邹远景 摄)

1月3日,从兴山县税务部门传出喜讯,该县飞地经济带来的年利税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

一个“飞”字,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鼓励企业向平原地区转移,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税收共同分享。

依托飞地,该县兴发集团14年间经济规模壮大20倍,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黄磷厂,成长为上市公司,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兴山县委书记汪小波说,山区县发展与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飞地经济是破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兴山将致力于打造全省“飞地经济”示范县。

“飞”出大山,小企业长成全国500强

兴山,因山而兴,山峦叠嶂。

县志记载,兴山县共有3580座山头,全域85%的土地是山地。

连绵大山,成为制约兴山工业发展、强县富民的巨大障碍。

去年12月2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峡口镇时,但见“175米蓄水位”的标识异常醒目。兴山因三峡水库蓄水,县城整体搬迁,沿河分布的62家工矿企业被淹。据统计,受淹企业当年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5%。

三峡工程建设,生态环保是一项重大课题,中央要求,既要建设重大工程,更要保护生态环境。兴山县域经济发展空间,越来越少。

该县当时的骨干企业——兴发集团从平邑口搬到白沙河,新建两个300亩的生产基地,暂时满足了发展需求。

该集团总经理易行国说,找遍全县,没有一块几百亩连片的平地;客商下了飞机,要颠簸4小时到兴山;2000年好不容易从名校招来20名大学生,一眨眼,走了一半……“留在兴山,只有死路一条!”

在省和宜昌市大力支持下,兴山县委县政府拍板:支持兴发集团走出去。

2004年,在宜昌市和猇亭区的支持下,以兴发集团收购原宜昌中磷化工为契机,兴山在宜昌开发区猇亭工业园“借地”500亩,建起宜昌精细化工园。

走出大山,困难迎刃而解。

易行国介绍,兴发集团在猇亭工业园以商招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集聚,生产成本大幅下降;随着产业链的扩展,工业园从最初的500亩扩大到4000亩;如今,全集团已有1800多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其中70%集中在猇亭工业园。

2011年,兴发集团销售收入达116亿元,实现了“百亿兴发”的突破;2015年,首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位居第497位。

如今,兴发集团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六偏磷酸钠和中国最大的三聚磷酸钠生产企业。

从1.0到3.0,互惠共生“飞出”好效益

去年12月2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位于宜昌高新区的双汇公司,员工们正里外忙碌,设备满负荷运转,运货车满载而去。公司负责人说,今年公司产值近20亿元。

宜昌双汇公司是兴山飞地经济的“元老级”企业。

据介绍,兴山飞地经济已经历了三个阶段,产业模式不断优化。

1998年,国务院在涪陵召开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会议。很多项目想支援兴山,却苦于土地和生产要素匮乏,落地艰难。

2000年,在宜昌市政府协调下,兴山在宜昌开发区“借地”300亩,建设兴山工业园。兴山飞地经济1.0阶段,就此开启。

当时的300亩飞地工业园区内,每个项目都有工作专班和考核办法,所有项目一路绿灯,时任县委书记七上河南、十下武汉,终于引进河南双汇、海南椰风等项目。如今,宜昌双汇公司每年为兴山贡献税收2000多万元。

在1.0阶段,产业模式比较粗放,招商时“捡到筐里就是菜”,缺乏产业集群和项目体系设计。

2004年,兴发集团“飞”出兴山,在猇亭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兴山飞地经济进入2.0阶段。2017年1月至11月,兴发猇亭园区为兴山带回8000万元税收。

在2.0阶段,兴山不再盲目招商,而是更重视产业规划。以兴发为龙头,围绕园区产业定位,以商招商,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如今,猇亭精细化工园集聚12家企业,产业耦合度较高,被评为全国首个磷化工循环产业园,成为标杆。

2009年,兴发在宜都投资50亿元,建设宜都兴发化工工业园,占地3000亩。去年上半年,兴山与宜都签订飞地经济合作协议,将飞地扩展到12600亩。至此,兴山飞地经济进入3.0阶段。

在3.0阶段,兴山飞地经济在项目内容、投融资体制、权责划分等方面作出全新探索:项目内容升级,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布局在长江1公里范围外,更加注重环保效益;宜都负责园区外水路电路等配套,兴发负责园区内建设及招商。

良性发展,尚需解决多个痛点

从1.0到3.0,看似平稳,实则波澜重重。

飞地经济的初衷是“跳出兴山、发展兴山”。一些人对此一直心存疑虑。

有人说,工业、实体都在外地,县里一片空白,面子上不好看;

有人说,税收和外地分成,只能收回40%,太吃亏;

有人担忧,如果以后国家政策变了,企业都在外面,会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飞地经济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比如分税,就需解决多重难题:

一开始,让“飞入地”收税,转交一部分给兴山,但经常遇到障碍;接着,尝试直接从上级财政里划拨,但审批流程极为复杂;最后,通过两地财税系统直接对接,才解决了问题。

针对诸多痛点,兴山县委书记汪小波建议:“飞地经济要良性发展,必须优化合作模式、固化权责关系、简化流程。”

所谓“优化合作模式”,即“飞出地”和“飞入地”以企业为中心,取长补短,共同提供要素支撑;所谓“固化权责关系”,即在征地拆迁、融资服务、税收分成等方面,要形成长期稳定的协议;所谓“简化流程”,即不人为地设置障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唐宜贵 吴擒虎 通讯员 邹远景)

百名大学生村官、百名干部进村扶贫

五峰“双百工程”凝聚脱贫攻坚磅礴力量

图为:大学生村官王永珑(左一)在村里整理扶贫档案。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人口20.8万。作为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任务异常艰巨。用传统方法,在有限时间内难以实现脱贫目标。

五峰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双百工程”为引领的扶贫思路,即从全日制大学本科生中,公开招录100名大学生扶贫村官进村;同时,在全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中,抽调100名主任(副主任)科员,派驻进村,确保每个村同时有一名大学生和一名县派干部。

通过实施“双百工程”,一场精准扶贫攻坚战正有效展开。

图为:“第一书记”邓烈生(右二)与村支书佘远近(左二)、大学生村官李腾飞(右一)等人商量解决饮水难题。

118名年轻大学生进村扶贫

“这可怎么办啊,我跑了半天的路,却搞不成事。”采花乡长茂司村委会门口,45岁的村民张军满脸沮丧。

“不急不急,我来帮您。”23岁的驻村扶贫大学生村官王永珑热情安慰。

这一幕,发生在去年12月2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村采访,恰巧碰上。

张军单目失明,这一天赶了上十里山路,来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出门时,忘了带身份证。王永珑边安慰边拿出手机,扫一扫扶贫资料袋上二维码,输入密码,张军的10多条档案信息一目了然。很快,张军就办完领钱手续,拿到50元的残疾人补贴。

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不可小觑。

长茂司村村支书左青松说,从危房改造到异地搬迁,各种扶贫资料需要完善、细化,大学生扶贫村官利用互联网新技术,简化办事程序,为贫困户提供了很大方便。

像王永珑这样的大学生扶贫村官,2017年,五峰选聘了118人。

这些年轻人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办公室,搞产业也不含糊。

沙湾村的大学生村官龚舰,想方设法依托人脉资源,引进宜昌市点军江南食品厂,保底价收购生猪,带动8个农户当月扩栏生猪养殖100余头;九门村大学生村官鲁炯曦,在“留守创业”上动脑筋,采取入股形式,带动13户老人发展金银花种植,亩平保底收入达3200元。

“这些大学生村官有激情、有想法,不仅是好政策的宣讲员,还能推陈出新,给农村精准扶贫带来新变化,刮来一股新风。”五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相林说。

105名干部成脱贫后盾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爬上海拔1500多米的采花乡珍珠头村,一栋黄白相间的崭新楼房映入眼帘,4组村民张俊锋正在地里栽种银杏树。

“要不是邓书记,我们一家5口现在可能还住在透风的木房子里。”张俊锋激动地说。

张俊锋口中的邓书记叫邓烈生,是县科技局科级干部,去年被派驻采花乡珍珠头村扶贫。他走访发现,贫困户张俊锋家的住屋早已倾斜,建议他家拆危房,建新房。为帮张俊锋一家脱贫,邓烈生出面引资,帮扶他们养山羊生猪、种药材、栽银杏,一年收入过6000元;他疏通多方关系,安排张俊锋会裁剪的妻子到北京打工,一年收入8万元。

扶志和励志相结合,是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的有效方法。以前,珍珠头村村民吃水靠肩挑,61岁的邓烈生进村后,引资30多万元,村民们主动出工出力,除了修通公路,还新建了13口集中饮水水池1300立方米和25个分散饮水池500立方米,解决了全村饮水困难问题。

在五峰扶贫一线,像邓烈生这样的科级“第一书记”有105人,已协调帮扶单位落实扶贫项目350个。

老少互补当好“领头雁”

县委书记陈华说,选派的大学生村官年轻有干劲,选派的干部有经验和资源。“双百工程”的核心,就是保证扶贫“领头雁”优势互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小凤池村,山大坎多,交通不便,产业匮乏,怎么有效脱贫?

59岁的驻村干部曹智华,利用自己在县经信局工作多年积累的资源,引资10多万元,成立高山马尔科土豆专业合作社、裕丰园香菇合作社,引导群众种土豆和香菇,通过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种苗资金,获得良好收成。

如何打开市场销路?同在该村的23岁大学生村官刘长仁迅速对接,利用计算机专长建起电商平台。他用俏皮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包装营销,以前几毛钱一斤的马尔科土豆,网上卖到5元一斤,带动全村103个贫困户,还解决了一些村民务工就业问题。

“双百工程”实施近一年,成效显著,去年,湾潭镇三台坡村、采花乡长茂司村、傅家堰乡桥料村等3个重点村实现了出列脱贫,全县脱贫3301户10291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唐宜贵 戴辉 通讯员 王登府)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