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宜昌经济工作回眸(上):克难转型 为高质量发展筑基

2018-01-17 07:31  

悄然送走的2017年,是宜昌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极不平凡的一年。

仔细回望这一年的宜昌奋进身影,如果找一个词来作为经济发展的年度词汇,“转型”理应更为贴切。

它不只印刻在市六次党代会报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只出现在全市经济工作安排部署中,不只多见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时的嘱托希冀中。它,更展示在一系列、有计划的强力转型行动中,书写在高山长水间的宜昌大地上。

转型看决心:知难不退 知险不畏

宜昌2017年的转型,是在怎样的境况下出发的?

回望中梳理,这些因素交织出几多艰险!

双重挑战——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宜昌特殊个性困难;

双重压力——环境资源约束日趋紧张和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双重期待——省委、省政府对宜昌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殷殷嘱托和全市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风险叠加——显性风险、隐性风险和历史遗留风险;

压力多重——推进产业转型的压力,推进生态环保和安全生产的压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压力,防范化解风险的压力,推进作风根本改善的压力等。

千难万难,拦不住宜昌强力推进转型的脚步。

知难不退,知险不畏,这种坚定和果断,来自于市委、市政府对内外环境和经济“市情”的深刻认识,对新发展理念的遵循践行,对高质量发展的先行探索,对落后发展理念和方式的主动摈弃,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美好生态期盼的回应。

承压看定力:壮士断腕 “啃”硬骨头

一个时刻将载入历史。

2017年9月17日上午,宜昌启动沿江化工“第一拆”:位于长江宜都段1公里范围内的香溪化工厂区,数吨的重电石生产设备被拆卸,其他厂区设备也陆续拆除。

这一幕,经中央电视台的直播镜头,传送到海内外,同时也把宜昌的笃定和自信充分传递出去:要让群众看到市委、政府的决心,让社会参与发展转型的进程,让世界感受长江大保护带来的美丽蝶变。

笃定和自信中,一批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企业关、停、并、转。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发展,计划三年内“关停并转搬”134家化工企业,2017年已关停25家。57家企业因存在安全、环保问题停产整改,26家企业搬迁、转产。与此同时,关停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33个,清理江河湖库投肥养殖网箱3291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笃定和自信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去年前11个月,全市关闭、停产规模以上磷矿开采企业29家,关闭、停产煤矿开采企业18家,清理整顿僵尸企业86家。全年共压减磷矿产量70万吨、压减煤矿产能75万吨,宜都、夷陵整体退出煤炭生产行业。全市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4家,率先在全省淘汰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降低企业综合成本10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补短板步伐加快。

笃定和自信中,长江大保护抡起“实锤”,一批不符合大保护要求的项目搁置或暂缓。宜昌认真落实长江大保护的要求,部分列入投资计划的项目暂停实施,投资过10亿元的就有机硅密封胶、高塔复合肥等项目。

克难见成绩:稳中求进 进中求优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倒逼着宜昌强力转型。只有发展方式转变了,经济结构优化了,高质量发展才会“入轨”和渐入佳境。

对2017年宜昌经济做个“体检”,多个维度、多项指标共同印证:宜昌的发展质量有了新的提升。

从实体经济运行看,全市工业增值税同比增长10.9%。全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6%。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17个百分点和4.67个百分点。

从经济社会运行质效看,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9%,城镇登记失业处于全省较低水平。长江宜昌段生态修复和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公里红线全面形成。一批过剩产能行业退出国民经济序列。

从吸纳生产要素能力看,全年各项存款余额3494亿元,比年初净增364亿元、增长11.63%;各项贷款余额2745亿元,比年初净增392亿元、增长16.64%、高于全省2.04个百分点。宜昌贷款余额稳居全省第二位,比第三位净多出700亿元。

此外,经济结构中,传统化工占化工产值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精细化工占比提高到20.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7家、高新技术产品183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0亿元。宜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市委书记周霁深刻指出,今天的发展质量决定着明天的速度、结构、规模,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不早点解决,到了一定阶段就难免“未壮先老”“未强先衰”。

一年的艰苦努力,强力的转型实践,宜昌守住了底线,稳住了阵脚,推进了发展,实现了稳中求进、进中求优。全市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总体趋势没有变,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变,宜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没有变,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转型筑基发展,质量回馈转型。推动宜昌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未有穷期,仍在路上!(三峡日报 记者 李玉林)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