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科技高中物理老师李立文给学生上科学课。
今秋,湖北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高一新生中启用。结合新高考的目标和方向,宜昌早在2016年谋划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性改革。而今,改革成效怎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日前实地踏访,探寻改革背后的故事。
打破等级壁垒10所高中变成6所
宜昌城区原有10所高中,分别是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改革首先打破这种等级界限,提出普通高中分类发展,形成“3+3”普通高中办学格局。
何为“3+3”?宜昌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覃照解答:“将10所高中整合组建成6所,3所定位国内一流综合高中,3所定位优秀专业领域的特色高中。只有打破原有高中等级壁垒,强化特色办学,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公平和多样化发展,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人为划分等级,加剧的是高中之间的差异,带来资源配置上的不平等。改为“3+3”,就是想改变过去以升学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改变“千校一面”。去年8月,6所高中整合到位。如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是整合市二中和三峡艺术高中,宜昌市外国语高中整合市外国语学校和市十八中。3所特色高中与3所综合高中一个批次招生,并面向全市招收特长学生。
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特色高中重在一个“特”。走进宜昌市科技高中,无论是操场还是教室,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学生科技作品和小发明。校长易炜介绍,去年8月学校更名后,请“全国轻松发明教育创始人”罗凡华、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所长成钢进学校,给孩子们上创新发展课,并与三峡大学理学院合作,共同研发科学课程。去年秋季入学时,学校首次面向全市自主招收科技特长学生,从400多人中挑选了42人,组成科技班。采访时,正碰上老师杨威给科技班的学生上“过山车”课,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记者上课的乐趣,学习的开心。
就在一个月前,科技高中举办的首届科技节还吸引了正在宜昌交流的一所香港高中的学生们,两岸学生切磋互动,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发明创造、科技特长只能是“优惠劵”而不是“入场券”,如何让学生与即将到来的新高考对接?学校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教学,争取自主招生,扩充升学途径。
打破终身为师教师全员竞聘上岗
改革的“震中”,往往都是人事制度改革。
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去年暑期,6所高中和2所中职学校全部实行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制度。
局管校聘,是这次改革推出的新体制。简单说,就是教师不再是某所学校的人,而是教育系统的人。校长思考学校需要多少教师,对外公开招聘,教师与学校双向选岗。如此,以往的“因人设岗”,变成“依岗选人”。
落聘的教师怎么办?跟班学习半年到一年,每人有两次重新上岗的机会。如果这个机会再没抓住,只好解聘。全员竞聘上岗工作结束之后,8所学校共聘用教职工1663人,其中,定向竞聘聘用116人,校内竞聘聘用1524人,跨校竞聘聘用19人,调剂竞聘聘用7人,待岗培训教职工10人,解聘教职工7人,清退人员富余、表现一般的编外聘用教师34人。目前,上岗人数中,专任教师比例由改革前的81.31%上升到改革后的86.66%。有7名普高教师通过跨校竞聘,到中职学校交流上岗,校际间的教师配备数量明显更加均衡。“以前,老师们都不愿当班主任,责任大,也没有增加多少收入。人事一改革,绩效方案向核心岗位和一线岗位倾斜,老师们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人人做事,事情也都做得很好。”宜昌市外国语高中校长靳其春深有感触。在这次改革中,两校重组,增加了400多名学生,80多名老师,经教代会等6轮研讨、4轮竞聘,有4名老师因身体或年龄等原因,从教师岗位上调剂到寝室管理、内保工作。教师们重新融合,状态良好,靳其春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
改革,让老师们化庸为勤,活力得到极大激发。
打破只上不下校长不够格得让贤
教师竞岗,领导班子也不例外。
以往,校长都是任命的。去年6月底以来,宜昌对所有局管干部岗位实施竞聘选任改革,竞争上岗。竞聘演讲、专家提问,台下坐着的组织、人社部门专家、名校长和教师代表共70余人现场评分,纪检监察干部全程监督。
10所高中整合成6所,多出来4套领导班子,20多个干部。靳其春校长介绍,“我们这个管理团队,有4人都来自别的学校,是真正竞聘上岗的。”岗变心变,领导班子成员“能上能下”,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活力和创新力。
实施校长竞聘选任制度,打破了校长的终身任期制,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宜昌一中党组书记陈鹏说,改革传递出未来更明晰的办学目标。“过去,我们是资源丰富的省级示范高中,生源和师资都不错,但高中不应该同质化办学,学生是多元的,老师们都已经意识到这种结构性改革的冲击和影响,这也是新高考的目标和方向。”两年来,学校通过分层分类教学、生涯规划课程等,积极尝试满足学生个体发展。“否则未来5年10年,在特色人才培养上,也许会被特色学校赶超。”(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张黎磊 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