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的红色版图中
宜昌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期,宜昌八处地标成功入选
湖北“三大精神”百大红色地标名录
这不仅是对宜昌红色基因的高度肯定
更让我们看到“三大精神”
在这片土地上的深厚根基与传承
本期《真理的味道》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红色地标
汲取智慧力量,激发奋进豪情
优秀理论文章选登
经受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斗争检验
三大精神揭示了丰富而深刻的实践逻辑
作者:徐方平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任何一种精神都是人的思维、意识在一定生产生活历史条件下实践的产物。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位列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里的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表现,揭示了丰富而深刻的实践逻辑。
只有坚定信念,顽强拼搏,才能走出低谷,奔向高峰
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尽管三大精神淬炼于不同历史时期血与火的考验,内涵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但人民利益至上、救国强国的信念、顽强拼搏的勇气却是共通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熠熠生辉。
在风雨如晦的革命战争岁月,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之一。大别山军民坚定跟党走的崇高信念,百折不挠,拨云见日,用鲜血甚至生命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奋斗奇迹。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和极其艰难的自然环境,他们喊出了“山岩石洞是我床,树皮野菜是我粮。任你敌人多猖狂,红旗不倒志如钢”的铮铮誓言,充分彰显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彰显了坚定信念浸润的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实践证明,没有崇高而坚定的信念,革命的星火根本就不可能留存,更谈不上汇聚成为燎原之势。
在洪水肆虐的岌岌可危之际,湖北、江西、东北等地的数十万军民坚定保堤安民的信念,视死如归,用血肉之躯在大江南北构筑了坚如磐石的堤坝。1998年夏,气候异常,暴雨频发。长江全流域、东北嫩江和松花江遭遇百年不见的特大洪水。面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受到的严重威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地方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力挽狂澜,与洪魔进行了殊死搏斗。在武汉龙王庙闸口,16名党员立下了“誓与大堤共存亡”的生死军令状,24小时不间断值守。后来,这块木制的“生死牌”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抗洪精神的一个生动写照。实践证明,没有万众一心和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肆虐的洪水是抵抗不住的。正是那些抗洪英雄们勇闯龙潭虎穴,前仆后继,才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中华民族才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在新冠疫情席卷蔓延的危急关头,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弘扬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坚信只要有党的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支援,科学施策,严防死守,就一定能够战胜病毒的侵害。他们舍生忘死,守望相助,主动投身险象环生的疫情斗争,最终打赢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攻坚战,尽显家国情怀。
只有胸怀全局,众志成城,才能排山倒海,国泰民安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管是面对烽火连天的战争考验,还是面对洪魔病毒肆虐的灾难侵袭,只有坚持系统思维,胸怀全局,众志成城,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最终才能以排山倒海的伟力守护国泰民安。
鄂豫皖苏区根据地之所以“28年红旗不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党领导的军队浴血奋战,舍小家顾大家。大别山地区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八军和红二十五军的诞生地,走出了数百名骁勇善战的将军。除了人们熟知的徐海东宁愿自己受冻挨饿,也要出资支援中央红军的故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但同样是顾全大局讲团结的感人故事。鄂豫皖地区保安团长陈国梁,曾经残忍地屠杀了徐海东的亲人。他的侄子徐云涛在抗战一线解救了国民党师长陈国梁。是报家仇还是顾全大局团结抗日?作为八路军344旅旅长的徐海东选择了后者。他们联手在町店重创日军。
抗洪精神和抗疫精神,都重在一个“抗”字。《说文解字》说:“抗,扞也”。“扞”是“捍卫”的“捍”的异体字。面对强敌入侵或重大自然灾害的猛攻,唯有奋起抵抗,才能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有许多带“抗”字的精神。例如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一人之抗,独木难支;众人之抗,力挺万钧。1952年开始修建的荆江分洪工程,是从长江抗洪排涝全局出发制定的战略工程。在抗击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荆江分洪地区人民紧急转移,随时准备分洪。数十万解放军和武警指战员,不怕牺牲,众志成城,取得了抗洪抢险斗争的重大胜利。“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为了谁》,表达了人民对人民子弟兵的由衷赞颂。
新冠疫情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传播速度最快、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大流行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大考,特别是面对死亡厄运的随时降临,党和政府充分发挥集中力量抗大灾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力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抗击疫情。军地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和96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从医院到社区,从居家到路途,从机场车站到各物流中转,到处都是紧张忙碌的抗疫者,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出生于湖北公安县的甘如意,原本在休假。听说疫情严重,放弃休假,4天3夜千里走单骑,回到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加班加点。她是无数“最美逆行者”的一个代表。正是有像她这样成千上万的“最美逆行者”,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才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
只有尊重科学,善于斗争,才能披荆斩棘,克敌制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大精神经受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斗争检验,其丰富的内涵既照亮了往昔矢志不渝的奋斗之路,也穿越时空启迪着我们未来的新征程。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力弘扬三大精神,科学决策,善于斗争。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强调的是通过战争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开“诸葛亮会”,实行军事民主,发现克敌制胜的规律。1932年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经过认真研判,决定东进皖西,突破国民党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歼敌3万多人的苏家埠大捷,成为红军“围点打援”的教科书式战例。1947年9月,刘伯承、邓小平在河南光山县召开旅以上高级干部会议,邓小平指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高级干部越要以身作则,鼓励部队勇敢地歼灭敌人。”大别山之子王近山,虽然被大家称赞为敢打硬仗的“王疯子”,但他也胆大心细。1948年夏,为了打赢襄樊战役,他多次到前线观察地形,权衡利弊,决定采用“猛虎掏心”的战法。
在危机事件中学习应对危机,强调的是临危不乱,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科学应对重大危机事件,摸索事物变化的客观规律。20世纪,我国发生了1931年、1954年和1998年3次特大洪水,抗洪抢险逐渐积累了经验。1998年国家防总、水利部多次派出专家组赴湖北、湖南等地,指导防汛抗洪抢险工作。葛洲坝枢纽、隔河岩、漳河、丹江口等水库优化调度,拦蓄洪水,减轻了长江下游的防洪压力。经受了此次特大洪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有效防控或治疗重症患者,联防联控机制迅速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等方案不断推出,一批批重要设施以“中国速度”先后投入使用,戴口罩、勤洗手等日渐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大精神蕴含的坚定信念、团结伟力、拼搏意志和科学态度,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必将激励今天的荆楚人民在支点建设中,击楫中流,奋勇争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作者徐方平,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优秀网络评论选登
三大精神辉映荆楚奋楫争先共筑支点
作者:黄路遥
万里长江奔涌不息,流经荆江首段,枝江市百里洲镇的抗洪广场上,那座军民风雨同舟的纪念碑巍然矗立。47.78米台阶如岁月年轮,镌刻着1998年盛夏的壮烈:面对八次洪峰,百里洲十万军民风雨同舟,昼夜鏖战,创造了大堤无溃一口、百姓无亡一人的奇迹。这场气壮山河的斗争,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深深熔铸进这片土地。如今,这凝固的惊涛骇浪,已沉淀为枝江儿女心中永恒的精神高地,成为他们“奋勇争先、建成支点、谱写新篇”的磅礴力量源泉。
三大精神,是湖北历史熔炉锻造的独特品格。大别山精神中“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赤诚,是革命战争年代湖北人民前赴后继、向死而生的真实写照,其精神源头深深根植于这片红色热土。抗洪精神所彰显的钢铁意志,在长江、汉水一次次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中,在荆江大堤、在枝江百里洲,以血肉之躯筑成钢铁长城的壮举里,淬炼得无比纯粹。抗疫精神所诠释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崇高境界,更是在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艰苦卓绝斗争中,由无数湖北英雄儿女以生命和热血铸就。这三大精神,绝非抽象符号,而是湖北人民在血与火、风与浪、生与死的极限考验中,用忠诚、汗水乃至生命书写的壮丽史诗,早已融入湖北发展的精神基因。
当好新时代传人,让精神伟力在荆山楚水奔涌激荡。传承绝非简单复刻,精髓在于立足时代坐标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们要为三大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融入科技创新“攻坚拔寨”的闯劲,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化为优化营商环境、汇聚天下英才的“强磁场”,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嵌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密经纬。更为关键的是,必须推动精神力量从思想层面向实践动能深度转化。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成为信念坚定的“压舱石”、干事创业的“领头雁”;青年才俊要勇挑重担,争做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全体荆楚儿女当同心同德,汇聚成支点崛起的“动力源”。让三大精神内化为每个湖北人“奋勇争先、建成支点、谱写新篇”的自觉行动,外化为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跑”、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扎实成效。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大别山的烽火、抗洪战线的旗帜、抗疫斗争的众志,早已熔铸为湖北奋勇争先的永恒底色。当“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号角响彻云霄,让我们高擎三大精神的火炬,点燃每一颗赤子之心,照亮每一个奋进足迹。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以荆楚儿女特有的坚韧、智慧与担当,奋力挥毫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华章!
(作者:枝江“丹阳江畔”网评团队、枝江市委宣传部 黄路遥)
如果你是理论爱好者
欢迎向“真理的味道”栏目投稿!
投稿须知
1.投稿作品应为作者本人原创作品。
2.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邮箱地址等真实信息。在发表作品时同时公开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
3.投稿作品将择优发布,并纳入宜昌正能量网络精品评选。详情见→宜昌公开征集!
投稿邮箱
邮箱:228217915@qq.com
期待在这里与你
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