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丨宜昌不断调整医保政策 让人人有病敢医

2017-09-25 06:38  

9月24日,市民在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医保、农合审核结算窗口办理相关手续。 记者 黄余洋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宜昌一直在发力。持续5年的医改,宜昌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覆盖、立体化”医疗保障体系。可期待的是,不久的将来,重病者将不再心焦,生活也会更好。

医疗保险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医保改革成果惠及我市300余万参保人群。

5月3日,市委书记周霁在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指出,要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民医保制度改革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努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截至目前,在我市,由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共同组成的基本医保体系,参保人数已超过300万人,织起了一张巨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

在300万这个数字背后,折射着一个普惠的民生权利:在我市,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还是农民、自由职业者,无论是老人还是儿童,都可以在医保制度中找到对应的参保形式,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降低门槛,有病不再扛

“得啥也别得病,进啥也别进医院”,一语道出了老百姓对于生病的畏惧。

为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近些年,我市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落实群众医保待遇,减轻群众费用负担,努力缓解“看病贵”难题。

就医购药“保障全”。在宜昌,职工到门诊看病,可按比例划分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治疗、购药和住院的个人负担费用。居民则可在签约诊所享受门诊定额报销,限额400元。因危、急、重症等情况在门诊实施紧急抢救后住院的,其紧急抢救费用也被纳入统筹范围。

待遇标准“在提高”。报销额度方面,2000年至2016年,职工医保住院最高报销额度从18万元提高到55万元。居民住院最高报销额度从建立初期的3万元到现在的48万元。居民门诊统筹更是从无到有,2016年门诊报销额度达到400元。

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医疗需求,取消参加低保残疾人住院报销起付线,并确保其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两类人群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在70%以上,不设限额。将肺结核参保患者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降至10%-20%,大大减轻了此类患者的负担。

慢门病种“逐年增”。为减轻参保患者门诊医疗负担,我市不断增加慢门病种,目前纳入慢门管理的职工病种共23个、居民病种共24个,与武汉持平。同时,将居民医保中尿毒症和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反应的报销比例提高至60%。

这一组组变化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推进,更关乎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一位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分级诊疗,看病不再难

2016年2月4日,我市首创的分级诊疗模式,被国务院通报表彰。

过去,老百姓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让三级医院去干二级医院的事,这直接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改变势在必行。

2014年,我市开始借助“互联网+”搭建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对接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信息互通。

差异化医保制度应运而生,包括“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报销比例、提高居民普通门诊统筹报销额度、调整转诊起付线支付政策、门诊慢性病下沉到社区”等在内的八项医保支付政策落地实施。

可喜的是,“转上只补差额,转下一分不掏”的转诊起付线新政策,使上下级医疗机构的互转更加顺畅,免除了群众“多出一道门槛费不划算”的顾虑,有力推动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落到实处。

为方便群众就医,我市还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在市、县与基层医院及医疗机构之间,实现远程会诊、大型检查检验等信息和资源共享,构建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层级诊疗模式。

在宜昌城区,城区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资源也得到整合,174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得以建立。去年,城区完成签约家庭近13万家,签约居民达31.9万人。

经过3年运转,如今,我市已基本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在城区参保职工住院总人次比上年度下降的情况下,城区10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职工住院人次由上年度近3000人次上升到近3900多人次,患者在基层社卫生服务机构就医,人均费用减少近200元。

上哪看病,就在哪报销

7月14日上午,久居宜昌的王桂英,手持天津医保卡,在市中心医院实现了跨省异地医保直接结算。这是我市首个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成功的案例。

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让“先垫付再来回跑腿报销”成为历史。王桂英说,退休后的十五年里,她为办理报销手续,曾4次往返两地,每次需要自行垫付费用不说,奔波之苦难以言说。

今年6月28日,我市正式被列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地区。

从那时起,省外参保人员长期居住在宜昌的,在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和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住院可通过国家跨省结算系统实现即时结算。宜昌参保人员长期居住在省外的,在已纳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医院住院,也可凭本人社保卡直接结算医疗费。

也就是说,只要符合宜昌市异地安置和转诊治疗规定,并持社保卡完成读卡备案登记,将个人信息录入全国异地就医备案人员数据库的市民,即可凭社保卡在省外医疗机构享受即时结算服务。这其中,既不需再全额垫付医疗保险费用,也不需再回原参保地办理报销,只需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即可办理出院。

据人社部网站9月15日消息,在全国所有省级平台、所有统筹地区均已实现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对接的基础上,全国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增加到6976家,85%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已联接入网,可以提供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378人完成了转外就医登记备案,完成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3笔,结算金额3.97万元。

已经完成备案登记的刘大爷兴奋地对记者说:“天南海北,只要对我的病情有利,哪儿都可以去,还不用担心报销问题,这是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新农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在广州看病直接报销

宜都农民曾凡信做梦都不曾想到,自己去广州看病竟能直接报销。

51岁的曾凡信是宜都市王家畈乡全福河村人。2012年,曾凡信不幸患上直肠癌,接受了直肠肿瘤切除手术。一晃5年过去,今年1月,他又被确诊为直肠癌术后盆腔转移、骶前复发。

经多方打听,家人了解到广州一家医院在治疗直肠癌术后盆腔转移等方面技术领先。怀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曾凡信决定前往广州治疗。

不过,治疗是有了希望,但这大额医疗费又怎么办?曾凡信想,要是在广州治疗时能当场报销就好了。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他还是拨通了宜都市医保局的电话。让曾凡信喜出意外的是,工作人员告诉他,全国正在实行医保联网,宜都市居民也可以异地转诊结算报销。

9月3日一大早,家人就带着曾凡信的就医等相关材料赶往宜都市医保局。不到半天时间,工作人员就为曾凡信做好了医保转出地的一系列登记和准备工作,只待接收地接收信息。

曾凡信的家人办完事离开时,工作人员还不忘叮嘱:“安心治病,到了广州如果遇到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们……”

9月4日,曾凡信在家人的陪同下,启程前往广州。然而,抵达医院后,在办理入院手续时,曾凡信又遇到了麻烦,医保卡信息“无法读取、无法确认”。

家人立即联系宜都市医保局,工作人员将情况上报给了宜昌市医保局。

很快,宜昌市医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就来了,话语铿锵有力:“你放心,不管克服多大的困难,一定帮你找到问题所在,一定把你这事给办成了!”

9月6日一大早,宜昌市医保局工作人员来电,让曾凡信家人去窗口试刷医保卡是否已经可以使用。他的妻子一路小跑来到医保窗口,曾凡信的医保卡真的能在广州市使用了!

记者了解到,这是我市也是我省首例“新农合”人员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案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个一度遥远的梦想,已经在我市成为现实。

如今,曾凡信仍然躺在广州的病床上。他说,宜都宜昌两级医保局给他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能够安心治疗。

近日,曾凡信委托家人给宜都市医保局寄来了一封感谢信,在信中,他这样写道:“9月4日到6日,在短短3天之内,我接到了来自家乡医保机构的无数个沟通电话,每一个电话都是态度谦和,给我信心;在短短的3天之内,我的异地转诊手续办成功了……”

“慢门”患者赶上好政策

“医保保住了我的命”

衣着整洁,说话铿锵有力,9月19日下午,在儿童公园,郑克勤快步走向记者,满面笑容地和记者打招呼。如果不是自我介绍,眼前这个人很难让人想到是个肾移植术后15年的患者。

61岁的郑克勤是原湖北开关厂(后改制)职工。46岁时,因为患上肾衰竭,他接受了肾移植手术。郑克勤告诉记者,女儿出生第二年,妻子便撒手人寰。从此,他一个人拉扯着年幼的女儿。两年后,企业改制,他成了下岗工人,46岁那年,他又患上了肾衰竭。

当时医生告诉他,唯有换肾这一条路可走时,比起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最让郑克勤不堪重负的是昂贵的医疗费。可是,如果放弃治疗,年幼的女儿将再次失去父亲,这对一个7岁的小女孩来说,是多么的残忍。郑克勤终于艰难地作出了换肾的决定。

下岗后,他经营了一点小生意,小有积蓄,但一个肾移植手术却让一切归了零。当时郑克勤的处境正是部分普通家庭遭遇大病陷入困境的一个缩影。

手术成功,郑克勤本应欢天喜地,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做了器官移植手术的郑克勤,必须终身服用防止排异反应的药物。“每年药费和检查费加起来不止12万,企业改制后每月只能拿2000多元工资,但女儿和自己的生活又怎么办?”

幸运的是,郑克勤赶上了好政策,15年的抗排异生涯,他享受到了我市医保制度改革的成果。据了解,多年前,我市就将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反应纳入“慢门”管理,城镇职工医保报销比例为80%,郑克勤自付仅为20%,每年,他都要报销10万元左右。

医疗费用的减轻,让郑克勤的经济压力大为减轻,生活质量也大大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了,我的心态也好了。我的心情好了,女儿的心情也就好了。我女儿今年已顺利从湖北警官学院毕业,马上就要正式踏入社会啦!”郑克勤笑着说。

“生了病才更能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像我这样的常年大病患者,更能体会到医保政策的好处,医保保住了我的命,也保住了我和女儿的生活。”郑克勤感慨说。(三峡日报 记者 裴姝婧,通讯员 罗娟 董长卿)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